
陈洪权在“伊犁人的奶茶会”上向居民征集诉求。通讯员 艾斯卡尔·米吉提摄
近日,新疆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党委宣传部驻伊犁河路街道巴依阔恰社区工作队队长、第一书记陈洪权走在居民区,热情地与居民打招呼。
2025年4月,陈洪权初到社区工作时内心充满忐忑,但他始终抱定一个信念:只要真心实意为老百姓办事,就一定能赢得认可。
5月的一次“伊犁人的奶茶会”上,陈洪权向居民郑重承诺:“我不摆花架子,也不空许诺,请大家看实际行动。”这时,一位居民提出了一个他未曾预料的问题:每年杏花盛开时节,果树病虫害产生的分泌物会污染车辆和衣物,难以清洗,希望工作队能协助解决。
会后,陈洪权立即与社区书记、主任共同商议。尽管起初有人觉得这不属于社区职责,但三人最终达成共识:群众有诉求,就必须全力响应。很快,陈洪权协调使用办公经费购置农药,借助洒水车为社区果木实施了统一喷洒。
几个月后,社区果树硕果盈枝,居民们也纷纷为工作队竖起大拇指。一件看似“分外”的小事,成了连接干部与群众的暖心桥梁。

陈洪权(左一)在路灯故障维修现场向工人了解施工进度。石榴云/新疆法治报记者 李续群摄
工作队始终将矛盾化解作为基层治理的“先手棋”,聚焦群众急难愁盼,构建“排查—研判—化解—长效”全链条工作机制,努力把纠纷止于未发、解在萌芽。
社区居民买买提明・斯迪克与依比布拉木・亚尔麦麦提因院墙界限问题争执30余年。从意气风发的青年到年过花甲的老人,这场纠纷成了两家人乃至整个社区的“心病”。
工作队入驻后,将此纠纷列为重点攻坚任务。他们并未急于调解,而是先分头入户,耐心倾听双方积压多年的心声,逐步摸清矛盾根源。为获取权威依据,工作队协调相关部门调取30多年前的原始土地档案,并聘请专业测绘机构实地勘测,形成清晰的测绘报告。
在此基础上,工作队在一个月内组织8次调解,既出示权威证据,也引导双方换位思考。最终,两位老人被工作队的真诚与专业所感动,握手言和,延续30多年的纠纷得以圆满化解。

艾某与沙某消除隔阂后,向工作队表示感谢。通讯员 艾斯卡尔·米吉提摄
社区居民艾某与母亲沙某因宅基地划分及房屋建设问题产生矛盾,自2011年起争执不断,亲情出现裂痕。虽经多次调解,纠纷持续十年未解。
8月24日,接到相关诉求后,陈洪权迅速联合社区警务室民警和社区干部组成调解小组,第一时间赶赴现场。调解组准确把握“母子亲情”这一关键,通过耐心沟通和情绪疏导,提出一套既符合法律规定又兼顾亲情的解决方案,成功打破持续十年的僵局。
达成调解后,工作队继续积极协助艾某办理规划许可等相关手续,形成从矛盾化解到事务办结的“全链条”服务闭环。10月15日,顺利取得许可证的艾某与沙某一同向工作队送来锦旗,母子关系得到修复,纠纷得到圆满解决。

陈洪权(右一)向居民了解情况。石榴云/新疆法治报记者 李续群摄
10月29日,两条安全诉求被居民提出:一是共用墙体严重倾斜,二是巷口五盏路灯长期不亮。
“安全问题等不得!”工作队当即赶赴现场勘查墙体险情,并与两户居民协商。次日清晨,便拿出两套重建方案供居民选择。与此同时,社区同步对接相关部门,组织联合排查。经细致检修,很快排除了路灯线路故障,让昏暗的街巷重见光明。
陈洪权表示,今年以来,巴依阔恰社区将矛盾化解、民生服务与情感联结深度融合,以机制创新破解治理难题,让新时代“枫桥经验”在社区落地生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