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的今天,新和县公安局一代代民警在“都护义警”队伍基础上,创新推出“都护”调解室等一系列具有新和公安特色的多元解纷模式,不断完善以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基层社会治理机制,续写基层治理新故事。
尤鲁都斯巴格镇是新和县辖区面积最大的乡镇,它在维吾尔语中意为“星罗棋布的果园”,历史悠久、瓜果飘香,是这里的“标签”。
全镇流动人口多,出租房屋集中,治安风险隐患也随之增大,“破小案、护平安”成了新和县公安局的首要目标。为提升基层治理水平,该局于2020年在尤鲁都斯巴格派出所建立首支“义警”队伍,取名为“都护义警”。
“‘都护义警’是一支由网格员、保安、教师、退休干部等群体组成的队伍,现如今,已有队员200余人。”尤鲁都斯巴格派出所所长张海路介绍说,义警队伍组建以来,在治安巡逻、矛盾调处、群防群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辖区治安形势大幅好转。
由于庭审具有一定特殊性,有的时候是官司断了,矛盾却没解决。为有效防范矛盾纠纷,尤鲁都斯巴格派出所在“都护义警”的品牌基础上,自创“新招”,将调解作为方式,将调和作为目的,挑选优秀“都护义警”,于2020年9月创立起“都护调解室”,活用行政、法律、政策,巧妙调处各类矛盾纠纷。
“我们在日常走访时,会宣传‘都护调解室’的职能作用,并将调解室联系电话告知群众,让他们遇到问题第一时间找民警,把小矛盾、小纠纷化解在萌芽状态。”张海路介绍说,在民警的广而告之下,简单的纠纷得以“分流而治”,一方面节约了警务资源,另一方面缩短了工作流程,作用显而易见。
5月4日,尤鲁都斯巴格派出所“都护调解室”接到辖区务工人员李大哥的求助。他是一名装修工人,在完成雇主王先生安排的工作后,却迟迟没有拿到8000元务工费,所以找到民警求助。
“我来找他们两人谈,辛苦你们跑一趟,打听一下这事儿的来龙去脉。”调解工作开展前,民警就对义警队员分好工。此时,义警队员的自身优势就发挥出重要作用,他们熟悉辖区人员情况、家庭情况,对于成功调解至关重要。
在充分掌握具体情况后,民警将双方当事人相约至“都护调解室”展开调解工作。“警察同志,不是我不想付钱,而是他的活不达标,我怎么给钱?”王先生气愤地说。“你要求的我都干完了,你说不达标就不达标?这不是明摆着为难人!”李大哥也愤愤不平,反驳道。
“来,大家都安静一下,听我说,看有没有道理?”民警表示,王先生的住房竣工在即,现在寻找别的工人代价太大,工期也会拉长。而李大哥揽了活,就应当对自己的工作负责,让客户满意。随后,民警趁热打铁,提出解决方案,由王先生支付部分工钱,李大哥按照要求返工,并在规定时限内完工,因此产生的材料费用,由王先生承担。
合理的解决方案一提出,两人松了口,表示“公平、满意”。最后,在民警的见证下,双方签订保证书,握手言和。“你是怎么知道装修行业行情的?”对于民警专业的调解和建议,李大哥很佩服。民警笑着说:“我们调解队伍中的义警队员来自各行各业,他们当中可有不少专业人士。”双方闻言,恍然大悟,随即对民警及义警队员竖起大拇指。
据了解,尤鲁都斯巴格派出所“都护调解室”创新调解方式,充分发挥“都护义警”的经验优势和群众基础,引导群众优先选择非诉讼方式解决纠纷,结合一站化解的工作理念,提倡一次化解、当场调解、及时履行,真正做到案结事了人和。2023年至今,“都护调解室”调解群众纠纷270余起,纠纷调解率达95%以上。
“下一步,我们将持续围绕基础牢、出事少、治安好、党和人民满意的派出所工作目标,以‘枫桥经验’为引领,以创新‘都护’品牌为基础,不断提高民辅警工作能力,让辖区的每一个村、每一个镇都平平安安,百姓安居乐业。”新和县公安局局长陈建设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