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枫桥经验”在新疆丨喀什地区:从“一元应对”到多元化解 以高效解纷推动高质量发展
来源:石榴云/新疆法治报   发布时间: 2023-12-28 19:28:47  作者:王晨 龚彦晨 周妤羲 石丽娟 于海城

12月14日,岳普湖县人民法院“胡杨王”调解工作室专职人民调解员调解一起纠纷。石榴云/新疆法治报记者 王晨摄

近日,英吉沙县人民法院成功调解42起供热合同纠纷案件,这得益于该院对“诉前调解+司法确认”机制的运用。

近年来,喀什地区积极探索社会治理新路径,从防范化解各类社会矛盾风险入手,推动跨地区、跨部门、跨行业矛盾纠纷的快速化解、有效化解,变“一元应对”为多元化解,以高效解纷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护航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法治力量护航营商环境

“最近企业有没有什么困难?”“新招聘的员工都签订劳动合同了吧?”12月8日,在位于喀什中亚南亚工业园区的新疆磁创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喀什市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谢国庆和几名检察官一边走访,一边向企业负责人王伟了解情况。

自今年10月喀什市检察院在该园区成立“检企联络室”以来,每月检察官的定期走访和座谈,让王伟心里安全感满满。

之前,因企业员工流动性较大,企业没有落实员工劳动合同签订机制,部分员工随意旷工、迟到,结算工资时,容易产生纠纷。

“检企联络室”检察官了解到此情况后,向企业负责人讲解有关劳动合同的法律规定,帮助企业制定规范化合同,并向员工讲解劳动法相关规定,避免法律纠纷。

“‘检企联络室’为企业提供线索受理、法律咨询、法治宣传、法律风险排查等服务,在检察环节落实鼓励引导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更好引导企业守法合规经营,助力把喀什打造成为投资热土、创业沃土、发展乐土。”谢国庆说。

以法治架起“防护网”、竖起“边界线”、托起“公平秤”,方能护航民营经济行稳致远。近年来,喀什地区政法各部门把高效化解矛盾纠纷作为司法服务的重要内容,以精准的司法措施,营造稳定、高效、公平的营商环境,以有力的司法保障彰显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的司法担当。

12月15日,叶城县人民法院恰尔巴格人民法庭法官向辖区商户普法。石榴云/新疆法治报记者 王晨摄

叶城县恰尔巴格镇是周边几个县城的商品集散地,每周二巴扎日商户过万。为护航“巴扎经济”健康有序发展,叶城县人民法院恰尔巴格人民法庭定期向商户和消费者开展普法宣传、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

11月14日,麦某从莎车县来到叶城县恰尔巴格镇逛巴扎,花750元在艾某处买了一只羊,准备离开巴扎时,他发现羊的一只眼睛有问题,似乎看不到东西,于是找艾某要求退款。

“你说它看不到就看不到吗?我们的交易已经完成了,不能退!”艾某一口回绝。两人正在争执,碰巧恰尔巴格人民法庭庭长阿里木江·艾海提在附近开展普法宣传,他上前了解情况,随后请在巴扎开兽药店的兽医前来帮忙鉴定,确认麦某买的羊一只眼睛失明。

先释法、再说理,在阿里木江的调解下,双方解除交易。

“组团”解纷提升治理效能

今年6月,因为一笔欠款,英吉沙县萨罕镇托万兰干村村民阿某找到村党支部书记巨利民。

“这笔钱艾某某都拖了快一年了,你帮我想想办法!”阿某称,一年前,村里的养殖户艾某某找他买了一批饲草料,欠付1万余元草料费,他多次讨要无果。

巨利民喊来“和事佬”艾外力·麦麦提,一起去艾某某家里调解。

12月16日,英吉沙县萨罕镇托万兰干村的“和事佬”(左三)和“闲事婆”(左四)化解邻里纠纷。石榴云/新疆法治报记者 王晨摄

“民法典你们天天都在学,欠钱怎么能不还呢?”“你这样不讲信用,以后谁还敢跟你打交道?”艾外力是村里的老党员,在群众中威信很高,经他一番劝说,艾某某三天内便凑齐了草料费,在艾外力的见证下交付给阿某。

两年前,托万兰干村开始探索“和事佬”“闲事婆”制度,由村里的老党员、“法律明白人”、人民调解员等担任“和事佬”“闲事婆”,组团开展矛盾纠纷化解、困难诉求收集工作,成效显著。

目前,“和事佬”“闲事婆”制度已在英吉沙县全面推广。

近年来,喀什地区充分发挥群团组织、社会力量作用,积极引导“海霞工作室”“石榴大妈”“和事佬”“闲事婆”等第三方参与矛盾纠纷排查化解,采取“宣、访、化、调、建、培”六步工作法,有效化解了一批事关社会稳定和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矛盾纠纷。

岳普湖县人民法院设立“胡杨王”调解工作室,特邀4名专职人民调解员,负责日常调解工作,法官对调解员开展诉前调解指导,构建“1名员额法官+1名法官助理+1名书记员+1名专职调解员”的诉调对接模式,满足群众多元司法需求。

麦盖提县公安局新城路派出所组建“刀郎流动调解室”“刀郎义警队”“刀郎先锋队”,打造体系化、专业化、个性化的“流动调解室”,变“坐堂问诊”为“上门巡诊”,将矛盾调处关口前移,邀请辖区“四老人员”、律师等群体共同参与调解,随时随地为群众提供调解服务,真正实现“哪里有纠纷,调解室就在哪里”。

疏附县铁热木乡托万克铁日木村打造“老邻居”“闺蜜团”解纷模式。

“老邻居”由村里人缘好、热心肠、懂法律的吾拉音·麦麦提大叔担任,他耐心化解左邻右舍的矛盾,调走了矛盾,调顺了民心。今年以来,“老邻居”解决村民困难诉求31条,有效化解土地纠纷、夫妻矛盾、抢水纠纷等矛盾纠纷16条;“闺蜜团”是从托万克铁日木村妇女中选出6名有组织力、凝聚力、影响力的代表,担任“闺蜜团”团长。团长再分片区,各自带领10—15名妇女,成立6个“闺蜜团”,开展矛盾化解工作。今年以来,“闺蜜团”发现并化解夫妻、婆媳、邻里间的矛盾纠纷22件。

创新机制打造特色品牌

11月初,巴楚县巴楚镇布拉克贝希社区居民帕某主动向社区求助,希望能接受心理疏导。

帕某于2014年结婚,长期在家照顾孩子,很少与外人接触,丈夫阿某某平时对她不够关心,经常发脾气,导致帕某精神恍惚,产生失眠等症状。

巴楚镇“小胡杨”心理服务中心的心理咨询师立刻对帕某定制了心理疏导方案,同时,社区干部和人民调解员多次前往帕某家中,与阿某某交流,引导其多关心帕某,适当分担家务。经过一个多月的“疏导+调解”,目前,帕某状态好了很多,她跟阿某某的感情也近了一步。

近年来,巴楚镇因地制宜探索“心理疏导+人民调解”解纷新路径,形成“解心结、治心病”化解家庭矛盾纠纷工作法,在所辖的20个村(社区)建立心理咨询室,聘用专业心理咨询师对村民开展心理测评、情绪干预等服务,为化解家庭矛盾纠纷打牢基础。

该工作法于今年11月入选全国“枫桥式工作法”,已成为巴楚县探索基层社会治理的生动实践。目前,在社区的广泛宣传下,有需求的居民会主动前往社区寻求心理咨询。

在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过程中,喀什地区不断探索符合自身发展特点和规律的社会治理路子,创新机制方法,打造特色品牌,为矛盾纠纷化解工作提供了更多解决途径。

12月15日,泽普县人民法院法官调解一起婚姻矛盾纠纷。石榴云/新疆法治报记者 王晨摄

喀什市人民法院推出“法院+”多元调解组织机制,联合各单位积极推进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工作,共奏“大合唱”,不断丰富各类矛盾纠纷多元联动化解机制的实质内涵。

去年,该院建立“法院+工会”劳动争议多元化解工作机制,形成化解劳动争议合力,促进劳动争议矛盾源头化解。今年,该院联合喀什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喀什市物业服务协会,建立“法院+住建+物业协会”调解机制,有效破解物业纠纷化解难题。

巴楚县人民法院交通法庭自2019年4月成立以来,采取“道交一体化”审判执行新模式,集中审理民事、刑事类道路交通事故损害赔偿纠纷案件,对双方争议不大的案件,提供现场受理、就地开庭、当庭调解,实现即立即调即审即结的“一站式”服务,有效减轻了当事人诉累。

“坚持和发展好新时代‘枫桥经验’是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护航喀什高质量发展的现实需要。”喀什地委政法委常务副书记时铭浩说,今后,喀什地区将继续积极探索“枫桥经验”喀什模式,完善基层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平台,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预防化解矛盾纠纷,解决好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


责任编辑:田佳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