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枫桥经验”在新疆|在“变”与“不变”中传承与创新
来源:石榴云/新疆法治报   发布时间: 2023-10-27 17:50:08  作者:郭玉强

7.jpg
9月5日,克拉玛依市克拉玛依区天山街道调委会人员调解合同纠纷。受访单位供图

发源于浙江省诸暨市枫桥镇的“枫桥经验”如一坛佳酿历久弥新、愈陈愈香。它是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一把“金钥匙”。

用好“金钥匙”,打开基层治理“新天地”,克拉玛依市在“变”与“不变”中走出特色发展之路,赋予“枫桥经验”新的时代内涵。

近年来,随着克拉玛依市城市转型升级步伐加快、社会结构日趋多元、群众利益诉求多样,社会治理中的矛盾纠纷问题也呈现出多样化、复杂化。

克拉玛依市充分发挥矛盾纠纷调处化解在维护稳定工作中“第一道防线”作用,积极构建市、区、街、社四级矛盾纠纷排查化解组织体系,建设“一站式”社会矛盾纠纷多元化解调处中心,为油城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保驾护航。

2022年以来,该市调解各类矛盾纠纷12472件,调解成功12335件,调解成功率98.9%。调解疑难复杂案件192件,涉及金额1.59亿元。一大批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消除在萌芽状态,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显著增强。

打造解纷平台 畅通工作机制

2020年以来,克拉玛依市立足“化解零距离、群众少跑腿”的理念,将切实守住平安稳定“主阵地”作为解纷工作的出发点和着力点。创新“政府搭台、部门唱戏”的工作思路,以“一站式”矛盾纠纷多元化解中心建设为平台,完善中心为主、纵横交织、协同发力的矛盾解纷体系架构,推动矛盾纠纷化解从“独角戏”变成“大合唱”,将调解员队伍打造成矛盾纠纷“解难人”、情绪疏导“贴心人”、平安建设“守护人”,让群众只进一扇门,解开心中“千千结”。

下好矛盾调处的“先手棋”。克拉玛依市级社会矛盾纠纷多元调处化解中心融合综治中心、信访接待中心、公共法律服务中心、诉讼服务中心等职能,以“实战指挥、实体运行、实效为先”为导向,推动矛盾化解、信访接待、诉讼服务等一体化运行,各相关单位服从矛调中心或纠纷调解主办单位的统一调度,共同化解各类矛盾纠纷,实现矛盾纠纷化解“一站式受理、一揽子调处、全链条解决”。

6.jpg
9月5日,克拉玛依市克拉玛依区调解员现场解决天池南小区停车场矛盾纠纷。受访单位供图

2020年5月,克拉玛依市在全疆率先建成区级“一站式”社会矛盾纠纷多元调处化解中心,融合调解、信访、公共法律服务、行政复议、社会心理服务等五大基础职能于一体,发挥综合调解、劳动争议、心理咨询等功能有序衔接,政法单位、调解组织等采取固定常驻、动态轮驻、因需随驻等形式进驻中心服务,形成集中办公、集约管理、集成服务的工作模式,实现矛盾纠纷化解从“单部门办理”向“多元协同办理”的转变。

各街道(乡镇)社会矛盾纠纷多元调处化解中心、社区(村)矛盾纠纷调解室在日常受理纠纷案件的同时,进一步深化“串百家门、知百家情、管百家事、解百家难、暖百家心”的“五百”工作机制,依托专兼职网格员广泛收集邻里、家庭等群众矛盾纠纷,发挥基层党组织统筹作用,协调大党委成员单位以及市、区两级单位力量合力化解,矛盾纠纷调解成功率达99%以上,切实打通了服务群众“最后一米”。

倾听群众呼声 高效调解纠纷

克拉玛依市在开展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第一期试点过程中,积极探索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创新之路,通过建章立制、完善组织架构、整合调解资源,健全了市、区、街、社四级矛盾纠纷排查化解体系,促进矛盾纠纷就地受理、就地化解。

全市各级政府统筹行政资源,强化要素保障,明晰权限职责、上下贯通、层层推进的治理架构,完善市域社会治理指挥链,将政府责任制严格落实到位。全市15个街道(乡镇)创新落实“街道吹哨、部门报到”机制,推动“条”和“块”拧成“一股绳”,建立政府部门、街道、社区、网格权责清单,明确“什么事项由谁负责”,应由群众解决的一般事项,引导群众自行解决;应由街道负责的常规事项,由街道“交办”解决;应由部门处理的重要事项,由街道“吹哨”解决,有效破解基层权责“失衡”难题,推动实现“看得见、管得着”。

4.jpg
7月28日,克拉玛依市克拉玛依区矛调中心调解矛盾纠纷。受访单位供图

克拉玛依市建立“政府服务热线综合平台”“城市管理信息化平台”等一系列网络平台,解决群众反映的诉求20余万件,消除群众报送的身边隐患1.7万余个。

此外,工会、共青团、妇联、法学会等群团组织在市域社会治理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助推市域社会治理走深走实。克拉玛依市工会组织不断拓展入会覆盖面,“两新”组织建会率达100%;团委注重发挥青年志愿者力量,积极投身于社区一线;妇联加快探索婚调委及其阵地建设,截至目前,化解婚姻家庭纠纷1192件,化解率100%。该市法学会与中国石油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联合成立了“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研究中心”,研究解决平安克拉玛依建设及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基层治理等社会治理领域制度创新和难点堵点,为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提供智力支撑和理论支持。

克拉玛依市不断建立健全矛盾纠纷调解阵地,促进矛盾纠纷受理“只进一扇门、最多跑一地”,切实把矛盾解决在萌芽、化解在基层。截至目前,全市1个市级、4个区级、15个街道(乡镇)矛调中心和112个社区(村)矛盾纠纷调解室全部挂牌运行,实现市、区、街、社四级矛盾纠纷调处平台建设全覆盖。克拉玛依市委政法委通过邀请“三官一律一师”(即警官、法官、检察官、律师、心理咨询师)开展集中授课、研讨交流、案例评析、实训演练,加大专兼职人民调解员队伍培育力度,建立了政治合格、公道正派、秉持中立的各类人民调解组织195个,成立了包含65名人民调解专家、142名专职人民调解员在内的调解员队伍1157人,实现了矛盾纠纷调解工作社会化和专业化的有机结合。

克拉玛依市注重发挥品牌效应,加大培育专兼职人民调解员力度,努力打造热心调解、业务过硬、结构合理的调解组织和调解员队伍,特别是孵化培育了“赵天仓”“舒情”“惠琳”等一批个人调解品牌。为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一线,克拉玛依市克拉玛依区在广泛吸收退休法律从业人员等“法律志愿者”组建69支“人民调解员”队伍的基础上,选派律师、法官等法律专业人士建成32个“调解工作室”,为居民提供便捷的法律宣传、法律咨询、司法调解等服务,普及法律常识,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

白碱滩区中兴路街道上游社区成立了一支来自河南、山东、河北、四川、甘肃、新疆的老乡调解员队伍。他们中,有本地的“新疆万事通”帕尔哈提·买买提,也有新市民“河南快嘴”武伟英、“山东热心人”王言平、“河北老党员”张兆亮。老乡调解员们充分利用语言通、感情浓的优势,打破地域、语言、文化壁垒,用乡音拉近距离,用乡情消除隔阂,社区矛盾调解工作从此事半功倍。

1.jpg
6月6日,白碱滩区金龙镇司法所联合区人社局调解合同纠纷。受访单位供图

夯实基层治理基础 守好“家门口”的幸福

传承“枫桥经验”,重心在于源头固本夯根基。如何从源头防范化解社会风险?克拉玛依市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把更多资源、服务、管理放到“家门口”,持续守好“家门口”的幸福,用 “小和谐”汇聚“大平安”。

如今,派出所变“坐等服务”为“主动上门”,社区民警从“下社区”变“驻社区”,服务“窗口”开到了百姓家。

走进克拉玛依区胜利路街道黎明红旗社区,社区警务室与社区合署办公,社区民警刘阳每天在这里工作。让居民“进一扇门”解决烦心事。不仅是“物理融合”,更需要“化学聚变”,社区警务和网格化服务管理实现“四合四联”,就是平台整合、力量联结;职能耦合、管理联动;系统聚合、信息联通;服务融合、风险联控。

3.jpg
6月30日,克拉玛依市克拉玛依区胜利路派出所副所长郭帅耐心调解家庭纠纷。受访单位供图

除了社区民警这个头衔,刘阳还兼任社区副主任,遇到百姓的事,“警格+网格”同频共振,让纠纷调处高效化、群众办事便捷化。

在克拉玛依,将“窗口”开到百姓家,除了一抹藏蓝,还有法院,他们把最优质的司法资源送到群众身边。截至目前,在推动司法解纷资源重心下移、前移方面,克拉玛依市两级法院在每个社区设置法官工作室,为群众提供“家门口”的解纷服务。

为进一步规范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工作,今年年初,克拉玛依市委政法委在全市范围内开展矛盾纠纷立法必要性调研,掌握社会需求和群众关切,根据全市矛盾纠纷化解的基本情况,起草了《克拉玛依市多元化解纠纷促进条例(草案)》,通过坚持将非诉纠纷解决机制挺在前面,发挥好多元解纷第一道防线作用。

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克拉玛依市努力让“枫桥经验”绽放新光彩,以“枫桥经验”为牵引,托举油城百姓的平安幸福。


责任编辑:田佳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