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根帖木尔塔木的“粉尘卫士”
来源:新疆出入境边防检查总站   发布时间: 2023-05-18 19:47:36  作者:宋唯一 王婧语

4月下旬,笔者一行驱车从哈密市出发,向北穿越一望无垠的戈壁,经过5小时的颠簸,终于到达素有“帖木尔塔木”(铁墙)之称的老爷庙口岸。

老爷庙口岸国门

在这里驻守的是新疆出入境边防检查总站老爷庙出入境边防检查站民警。

恰逢四月风季,口岸日最大风力可达10-13级,黄沙被吹得四周弥漫。不到一刻钟,整个口岸便被阴霾笼罩,裹挟着大风,米粒大的砂砾砸在脸上,民警不由地把棉衣裹紧,用衣帽遮住头脸。

“明天将会迎来13级大风,你们要穿厚点,这是沙尘防护装具,明天一定记得带上,早点休息。”一队教导员克依木向笔者一行说道。

次日9时,巡逻小队整装待发。

“出发!”随着教导员克依木一声令下,队伍迎着朝阳踏上巡逻路。国门另一侧,耸立而起的层层“黑山”,是等待运往我国的铁矿砂。由于地处戈壁滩,每次刮风,强风将铁精粉伴着沙尘卷扬到空中,并一路向东南方输送,“俯冲式”来到老爷庙口岸,为口岸穿上了厚厚的“新衣”。

铁矿砂伴着沙尘形成沙墙吹来 资料图

“一年两场风,一次刮半年,风吹石头跑,鸟都飞不了。”这是当地人对老爷庙口岸的评价,同时也是这里的真实写照。

民警在风沙中执勤 资料图

2019年9月,入秋后的第一次冷空气来袭,民警王军妍正在对出境人员进行证件查验,天瞬间暗了下来。“沙尘暴要来了,在提高验放速度的同时,确保不能出现错误!”执勤二队队长袁德雷大声说道。

盖完最后一个验讫章时,口岸区域风力已达10级,风口风力超12级,能见度不足10米。“收队!”袁德雷队长取出随身携带的背包绳,民警站成一列,扯着背包绳艰难前行。

从营区联检大厅到国门只有200米,但每一步都迈得异常艰难。站在队伍最后排的王军妍意外“脱手”,没想到一下子被吹出去5米多远,幸好抓住了停驻货车的车厢。

民警在限定区域巡逻 资料图

驻守在这里的民警,总是想尽各种办法,不断尝试与风“和平共处”,在日常工作中,穿钉鞋、拉袖口、背靠背,有助于巡逻查缉的所有办法,民警们都用了个遍。

民警采用推顶的方式开展巡逻

千年风砺石,万年风磨石。老爷庙口岸的风沙也在这些“粉尘卫士”的脸上刻画出风凌石一般的道道痕迹。遇沙尘不低头,迎强风不退缩,铸造了他们心中无悔的信仰。

夏天室外平均42摄氏度,地表温度能达到65摄氏度,戈壁滩一片荒芜,放眼望去无边无际,地上满是碎石和沙砾,盐碱地中大块大块的盐粒在阳光下透出一片白晃,与这单一的“黄”形成了鲜明的比对。

雨水奇缺,扬风搅沙,满目荒芜,寸草不生是口岸自然环境的真实写照。“种啥啥不活”是一直困扰着大家的难题。

老爷庙口岸限定区域自然环境 资料图

一次共建,民警们发现边防连营区内有几棵沙枣树顽强地站在那里,这让大家对这片被当地人称为“水浇上去都不会有草长起来的地方”有了新的认识,一个想法在他们脑海里迅速萌生,种植沙枣树。

沙枣以生命力顽强著称,是防风防沙的特殊树种,但想在这片盐碱性大,寸草不生的土地上种植,难度极大。挥镐打穴,填土填肥,每一项工作都需要耗费大量时间。

盐碱地地质坚硬,地下土壤含有大量的硭硝成分,挖石换土要一米多深。化肥不够货车拉、水量不够水车拉。

2021年,一次拉土途中,水车车胎因地表温度过高导致爆胎,修车师傅说:“这地方我修车跑二十年了,看到的树屈指可数,你们在这样的条件下,还种树?愿意待下去,能待下去就不错了!”

民警们却笑着说:“我们不但要种,还要把树种活种好。”

“风太大,那会我们都得戴着护目镜种植,盐碱地下面还有硭硝矿,每一铲都伴随着火花与碎石,十字镐这两年断了四十多根。每次甩化肥,一阵风刮来,糊得满嘴都是,那个味道别提多上头了。”民警们打趣地说道。

民警更换营区内的土壤 资料图

勤务间隙,民警王昌健来到了自己种植的沙枣树旁,看了看地上又泛起来的白碱,为沙枣树打上了“点滴”。

从福州奔赴新疆的他,第一次到达口岸就遇到了沙尘天,茫茫戈壁、漫漫黄沙,找不到一丝绿色。

自提出种树那一刻起,种植养护就成了王昌健的一门“必修课”,平日里话不多的他,只要提起种树,就会变成了一个“话痨”。

民警在营区盐碱地上种树 资料图

两年的种植,存活率虽不到百分之十,但民警们还是乐此不疲地主动参加。对他们来说,只要一直种下去,总会在这戈壁滩上留下一片绿色。

民警执行查缉勤务 资料图

夜幕降临,一天的勤务工作结束,民警们拍净满身的黄沙,擦掉脸上的土痂,围坐在一起练书法、讲故事、交流种植秘诀……原本寂寞的闲暇时光也变得热闹起来。

不见爬虫飞鸟,骄阳红染天涯。

不怨艰难跋涉,只为漠外吾家。

这里的每一块风凌石,

每一棵沙枣树,每一丛骆驼刺,

都代表着他们。

国门在哪,他们就在哪。

责任编辑:王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