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孩子”坑家长不含糊,幸有民警及时挽损
来源:石榴云/新疆法制报    发布时间: 2022-10-23 11:58:03  作者:张博 张庭恺 朱佩佩

新疆平安网讯 10月22日10时许,昌吉回族自治州玛纳斯县公安局广东地派出所接到辖区群众高某报警,称自己无法登录微信,疑似遭遇电信诈骗。

民警赶赴现场,查看高某的手机发现,通话记录显示机主曾在21日晚接通过境外来电。

境外来电记录。玛纳斯县公安局供图

高某想起,除了自己,只剩10岁的孙子小高使用过手机,便叫来小高询问。小高怕被责骂,迟迟不肯开口,在民警再三劝导下才道出实情。

原来,21日晚,小高拿着爷爷的手机打游戏,在游戏平台内看见“加微信免费送皮肤”的广告。小高信以为真,在用爷爷的微信添加对方后,收到一串兑换码,于是尝试兑换,果然领取到一款价值30元的游戏皮肤。见小高很开心,对方又称,转账2000元钱即可获得“史诗级皮肤大礼包”。

小高心动不已,但告知对方自己无法完成转账。紧接着,小高就接到了“00”开头的电话,对方称可以帮忙登录高某的微信操作,需要小高提供短信验证码。成功登录高某的微信后,对方却发现高某并未绑定银行卡,便没有再联系小高。

听后,民警告诉高某这是典型的诈骗行为,对小高进行了批评教育,同时帮高某下载了“国家反诈中心”APP,建议高某修改微信支付密码。高某也感到后怕,“我只有一张银行卡,里面有7万多块钱,这要是和微信绑定了,我的养老钱可就打水漂了!”

无独有偶,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库尔勒市市民李某也遭遇过相似的一幕。

10月16日,李某收到几条短信,显示其银行卡连续支出多笔大额资金,共计8万余元。李某赶紧给银行打电话确认,反复核实后发现,交易均发生在15岁的孩子小李上网课期间。

李某询问后得知,小李在上网课时“开小差”,在游戏中看见“免费领取游戏皮肤”的广告,在对方的诱导下一笔笔充值,事后装作无事发生,直至李某收到银行短信。

李某报警后,库尔勒市公安局民警立即展开调查及止付工作。经查,线索显示犯罪嫌疑人的活动轨迹在湖南省境内。10月18日,在多地警方通力合作下,李某被骗的8万余元被全额追回。

确认8万余元的资金全部到账后,李某立即发消息向库尔勒市公安局民警道谢。

目前,该案正在进一步办理中。 

李某发微信感谢民警帮其追回钱款。库尔勒市公安局供图

警方提示:

1.在这些“游戏福利”骗局中,不法分子会一步步诱导孩子使用家长的微信账号支付充值。家长需加强对未成年子女的教育,提升孩子的防范意识,警惕网络中主动添加好友的陌生人,谨慎加入群聊。添加陌生人或加入陌生群之前,一定要请家长核实对方身份。

2.尽量陪同孩子上网,不定期检查孩子使用的电子产品,尽量只保留学习必须使用的应用软件,建议卸载与学习无关的游戏、社交、支付类等软件,或开启此类软件中的“青少年模式”,禁止或限制青少年使用。

3.家长要加强对手机支付软件的管理,不轻易告知孩子手机支付密码、银行交易密码等重要信息,避免因未成年子女不当操作造成损失。

4.一旦遭遇诈骗,要第一时间报警,并完整准确保存相关转账凭证、聊天记录等证据。

责任编辑:王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