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治区党委政法委“访惠聚”驻村工作系列报道之二——

文化浸润激发村民内生动力

来源:石榴云/新疆法制报   发布时间: 2021-12-03 11:06:13  作者:房佳伟 马风洁

走进疏附县站敏乡艾日克贝西村,最先看到的是村里的地标建筑幸福亭。红顶的小亭子坐落在一片白杨树的环抱中,村民可以坐在亭中休闲聊天,孩子们在周边玩耍,这里就像城市的小游园。

村里有9条路,每一条路都有名字:幸福亭位于平安路和幸福路交叉路口,村委会与村民文化广场之间是文化路,六小组周边有富民路和光明路,振兴路穿过牛羊屠宰场、服装厂所在的三小组……

“我们村里的路都有名字,既有寓意又好听。”村民们言语中透露着自豪。

去年以来,自治区党委政法委驻艾日克贝西村“访惠聚”工作队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多种形式开展文化创建,带有“文化味”的乡村道路既展现了村里近两年的变化,又饱含着大家对经济发展的美好愿景。

三小组是村民最多的小组,离村委会较远。今年3月,工作队协调社会组织捐助水泥、砖头等物资,将一块占地一亩的涝坝地建成休闲广场,安装了健身器材,搭建了遮阳廊亭。新建的广场起名为“振兴广场”,寓意着乡村振兴战略在艾日克贝西村落地生根。

村民凯姆拜尔古丽·艾麦提告诉记者,以前有人问她家住哪儿,她会说“村委会左边往前走,涝坝地旁边”。现在,她总是骄傲地回答:“我家住在振兴路,旁边就是振兴广场!”

广场建在家门口,村民跳广场舞、带孩子玩有了去处。此后两个月,工作队和村委会又先后建起了富民广场、法治广场。每一个广场主题不同,法治广场设置了篮球架和法治长廊,围墙绘上与村民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普法漫画,打造沉浸式学习场景,激发村民向上向善的内生动力。

村民参观村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文化改变的不只是村容村貌。村民古逊阿依穆·麦麦提家窗台上有一沓奖状,那是两个儿子上学期间获得的。今年10月,在县城中学上九年级的大儿子穆海麦提·麦麦提图尔荪被评为“优秀班干部”。“等孩子长大了,学到知识有出息了,会把家乡建设得更美丽!”古逊阿依穆·麦麦提高兴地说。

艾日克贝西村还建成了村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文化馆,馆里的和面盆、缝纫机等老物件,让群众忆苦思甜的同时,也能感受到文化的力量。村里组建的石榴花宣讲队,不定期组织村民学习党的惠民政策,并针对村民需求,开展各类技术培训。

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的灵魂。“口袋里鼓囊囊,精神上亮堂堂”,村民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文化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村里的事务也更上心了。从村委会的一份志愿者台账中可以看出,村民们主动参与各项志愿活动,积极为美丽乡村建设出力。

“文化振兴激发了村民的感恩意识,大家积极主动参与村务工作,一心一意跟着共产党谋发展,小日子越来越红火。”驻村工作队队长、村党总支书记董梅说。近两年来,村里的特色种植、养殖遍地开花,村民就业、创业的热情高涨,2021年已实现人均纯收入14509.92元。

老党员塔西·喀迪尔说起村里的变化很自豪:“其他村的人来我们村参观,举着手机边拍边夸。党的好政策让我们的日子越过越好,生活像蜜一样甜!”


责任编辑:田佳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