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账专家”时江勇,在调解中收获信任
来源:新疆平安网   发布时间: 2021-08-11 17:18:06  作者:如歌 于海城

7月,记者慕名来到喀什地区叶城县司法局巴仁乡司法所,采访“全国模范人民调解员”、司法所所长时江勇。

时江勇的荣誉证书
时江勇

每个空间都在“讲法”

“有个性!”一下车就有人大声说。

一本水泥制成的超大《宪法》雕塑立在司法所大门的一侧,门两旁,一块块刻有“爱国”“诚信”“厚德载物”“友善”等红色字体的摆石很是抢眼。

巴仁乡司法所

“学法让人生更美好,守法使社会更和谐”“诚信通四海,法治安天下”两块大型宣传牌立在走向司法所的必经之路。

走进小院,一个用铁条焊成的围棋盘引起记者的注意,红色的“忠、孝、仁、义、礼、智、信、廉、法”棋子将黑色的“贪、毒、赌、腐、恶、邪”棋子团团围住,寓意十足。再环顾四周,每一个法治宣传的形式和内容都经过了精心设计。

进入被称之为“巴仁乡法治教育基地”的后院,宣传栏、宣传画……目光所及皆是,可利用的空间没有一块是“闲”着的。

时江勇介绍,石头上的字画、墙上的宣传标语都是他自己临摹的,铁架子也是由他设计,再让有电焊特长的司法协理员焊接的,而一部分原材料是废物利用。

时江勇绘制的石头

时江勇回忆,2015年10月,他刚来司法所时,这里只是一栋空荡荡的房子。2019年4月中旬,结束驻村工作后,他重返司法所,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改变环境。

“后院原是一块废地,不属于司法所,之前只能看到一棵大柳树、煤渣和建筑垃圾,后来乡党委将此地交给司法所使用,我就带领有电焊、木工、砌筑特长的司法协理员平整、打造,耗时半年多,‘巴仁乡法治文化教育基地’建成。”时江勇说。

“塑形行动”:变了样塑了形

1976年12月出生的时江勇,17岁时从陕西入伍来到新疆。

喜欢写写画画的时江勇,在部队干起了文书工作。1999年12月复员时,面对回家还是留疆,他义无反顾地选择留在新疆。理由很简单,他要做“公家人”,干出样子,给父母和亲朋争光。

2000年11月,时江勇被分配到叶城县洛克乡人民政府工作,此后他干过农办干事、宣传干事、党建办干部、设施农业办干部……乡里一般干部的岗位他几乎干了个遍。

2013年8月,时江勇调入叶城县司法局;2015年10月,他响应号召下基层当司法所所长,驻村历时3年多;2019年4月中旬,他重返司法所岗位,深入了解巴仁乡的情况后,他决定首先要让群众了解司法所的职能是什么、能提供哪些服务?

于是,一场“塑形行动”开始了。

没经费,他将半年多的工资垫了进去;没人力,他带着三四名有电焊、砌筑、喷漆特长的司法协理员利用业余时间改造办公场所和庭院、打造法治教育基地、创建法治文化广场、修建廊亭……

司法所墙上的宣传展板

现在的司法所,是时江勇带领一班人苦干近1年的成就。当年那个只有一人的小所,如今变成了一个由1名政法干部、5名司法助理员、3名保安、24名司法协理员组成的大所。

“要账专家”:在调解中收获信任

“要想让群众打心底认可你,就得帮群众解决好问题。”时江勇决定从“帮办”入手。

司法所事务多,时江勇力求样样做到位、做到好。工作中,他越发感受到人民调解工作在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中的重要作用。2019年后半年,在各项工作进入轨道运行后,他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基层人民调解工作上。

时江勇在查看调解案卷

适逢乡村建设全面铺开,各个建设项目都少不了农民工,因而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随即显现了出来。

“签劳务合同时,一定要有用工公司的名称、公章、法人姓名、身份证复印件和联系电话;签合同应要求用工方购买人身保险;老板打欠条时,要求他附上身份证复印件……”时江勇主动亮出身份,向农民工传授签订劳务合同的注意事项、防范工资拖欠的办法等。

“出了问题就来司法所,我来帮大家维权……”时江勇时常叮嘱务工的农民工。

2019年,一名外地老板在巴仁乡承租了红薯加工厂和核桃加工厂,原料和用工都来源于厂区附近的几个村。结果,企业亏了,老板拖欠了村民的劳务费和原料费后躲了起来。此事牵涉了80余名村民,金额逾10万元。

这下炸了锅。

2020年夏天的一天,村民得知老板在的消息,呼啦啦地堵满了院子,群情激愤,矛盾即将升级。

时江勇闻讯赶了过去。“大家的目的是为了要回钱,但是围堵不是解决问题的办法,请大家相信我、相信司法所,我有信心、有能力帮你们拿回血汗钱。”时江勇向村民们承诺。

“你现在赶紧筹钱,村民的工作我来做,不能让事态扩大或恶化。”时江勇对老板说。

人散去后,时江勇感到了担子的重量。于是,他天天给老板打电话,了解筹钱进展情况。

几天后的一天上午,他得到“钱已凑齐”的消息。于是,通知村民到司法所领钱。当大部分村民收到了拖欠的款项后,老板一天的手机转账额度已到,少数村民因没有拿到钱急了眼。

时江勇拿出手机,替老板给村民垫付了剩下的1.7万余元,圆满解决了矛盾纠纷。

2020年秋,巴仁乡一名村民为一“三包”老板干活,老板欠他4万余元的工钱。好在他记住了时江勇的嘱咐,签合同时留下了真实可靠的信息。“三包”老板跑了,但“一包”的公司在。时江勇穿着制服,拿着证件,带着村民找到了公司负责人,并向其说明情况。

第二天,这名村民就跑到司法所告诉时江勇,钱已经到账。

从此,时江勇在当地人心中成了“要账专家”,遇到问题慕名找来的人越来越多,他也在一次次“帮办”中收获了信任。

“信任是无价的”

时江勇拿出1.7万元借给欠薪的老板,有人为他捏了一把汗,万一还不上呢?

“不会!信任。”时江勇说。所以,时江勇为债主垫钱的事,一桩又一桩。

今年4月,司法所来了一名老阿姨,说阿某买了她家的旧钢材,合计800元钱,催要多次至今不见给钱,现在家里急需用钱,手头又紧,寻求帮助。

时江勇当即打电话落实,阿某承认有这事,只是现在手上没钱,等赚了钱一定还。时江勇放下电话,从自己兜里拿出800元钱,请老阿姨收下应急,并留下了收条。阿某得知后,在两天后送来了800元钱。

6月中旬,乡邮政所一职员路过司法所碰见了时江勇,聊天时得知,司法所一协理员欠付邮政所498元代收费。时江勇证实此事后,立刻将500元现金付给该职员。不久,协理员便将钱还给了时江勇。

据了解,目前,时江勇还有2000元垫付款在“外”。

“我相信,他们如果有,一定会还的。”时江勇说,信任是无价的。

这个硬汉拿出了“绣花”功夫,追求完美地打造出一方法治宣传阵地,细心耐心调解好每一起矛盾纠纷,为维护社会稳定、推动和谐乡村建设作出了积极贡献。

2019年至今,时江勇独立调解各类案件700余起。2020年12月,他因工作突出,被司法部评为“全国模范人民调解员”。

责任编辑:李晓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