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海玫瑰

——访吉木乃县北沙窝女子护边站

来源:新疆法制报   发布时间: 2021-06-16 17:08:45  作者:齐琪 李腾 李慧玲 于娇娇 张雯程

每天8时,国歌准时响起,鲜艳的五星红旗在风中猎猎作响,阿勒泰地区吉木乃县北沙窝女子护边站里,护边员们举起右手郑重宣誓:“边防有我在,祖国请放心!”

吉木乃县爱国护边历史悠久。近年来,全县护边员队伍不断壮大,女性护边员也逐年增加。2018年,该县专门成立女子护边站,聚合“她力量”,为国守边防。她们犹如沙海玫瑰,在边境线上绽放异彩。

6月8日,女子护边队员在茫茫沙海中巡边。 石晓坤 摄

步巡 脚印被风带走

6月8日10时,太阳炙烤着大地,不时袭来的狂风卷起漫天黄沙,这样的天气在吉木乃县北沙窝片区是常态。

赛特尔·加尔肯穿戴好装备,又帮母亲古丽孜拉·沙合木别克整理行装。

赛特尔和母亲都是吉木乃县北沙窝女子护边站的护边员,她们跟其他13名护边员一起,守护着沙漠深处的3公里边境线。

风越来越猛,推开门,狂风裹挟着黄沙,拍打在赛特尔脸上,生疼。赛特尔顶着风,到院子里牵了3条狗。此时,队友玛依努尔·哈布德力汗也准备停当。3个人、3条狗,踏上巡边路。

出了护边站院门,玛依努尔向南前进,赛特尔和母亲朝北出发,她们要去不同的执勤点。

赛特尔的母亲今年48岁,当护边员已有5年,夏季风吹日晒,冬天爬冰卧雪,她看上去比同龄人要苍老许多,腿脚也不太利索。赛特尔加入女子护边队的原因之一就是照顾母亲,她说:“妈妈每天那么辛苦,却不愿意休息,我想来看看是什么让她这样执着。”

赛特尔的父亲曾经也是护边员,驻守在自然环境更恶劣的吉木乃县冰山护边站。5年前,因为伤病,父亲不得不离开护边队。之后,母亲接过父亲的护边工作。2020年,19岁的赛特尔也加入了护边员队伍。

虽然都是女性,但女子护边站的护边任务与其他护边站没有任何差别。巡边、值守、训练、学习,每一项工作,女子护边员都不落人后。

“男人能干的活儿,我们也能干,还要比他们干得好。”女子护边站站长阿尔曼古丽·努尔哈力木说。就是凭着这股不服输的劲儿,队员们高标准完成各项工作任务,成为各护边站的标杆。

逆风而行,脚下是漫漫黄沙。看着母亲深一脚浅一脚,赛特尔再心疼也不能搀扶,因为步巡的路线、队员的间距有严格规定。

六七百米,母女俩走了15分钟。一路上,她们要关注每一辆车,发现问题,随时向队里报告。

到达母亲的执勤点,赛特尔挥手和她告别,朝右侧的沙山爬去,她的执勤点在山顶。沙山不高,但爬上去却颇费力气,一脚踩下去,沙子灌进鞋里,抬脚间,脚印就会被风吹走。

赛特尔拍打着满身的沙子,虽然戴着口罩,但嘴里还是进了沙子。“这都不算啥,冬天才难过呢。”赛特尔说,有一次,她在风雪中步巡,走了一半脚就冻僵了。没办法,她只得停下,坐在雪堆里,用雪猛搓脚才缓过来。

6月8日,步巡归来,护边员清理鞋里的沙子。

坚守 歌声唱给自己

沙山顶有一处面积不到2平方米的板房,赛特尔需要在这里值守4个小时。她要时刻观察周围的“风吹草动”,有情况就及时通过对讲机向队里汇报。

一个马扎、一床薄毯就是板房里的全部家什。累了,在马扎上坐一会儿;冷了,披上薄毯挡挡寒。窗台上的驱蚊花露水提示着人们,这里还是蚊虫的聚集地。

北沙窝片区,夏季最高气温可达40℃,冬季最低温度接近零下40℃,一年中大风要刮300天。坚守这里,除了对抗恶劣的自然环境,还要面对无边的寂寞和恐惧。

每天夜里,护边站还会安排流动执勤。

提起第一次夜里执勤的情形,赛特尔有些不好意思:“周围黑漆漆的,只有呼呼的风声,还能听到狼嚎声,我吓哭了!”这也是很多女子护边队员第一次上夜班的经历。即便怕过、哭过,但这群女汉子还是咬牙坚持了下来。

赛特尔喝了一小口水。一瓶水、两颗糖是她执勤时的补给,要是晚上值班,她还会带些饼干,因为要值守一整夜,会饿。

板房内闷热难耐,板房外风沙肆虐。赛特尔看了看天,还是决定待在板房外,因为可以远远看见母亲的身影。她知道能和母亲一起巡边的机会并不多。

步巡、去不同的点位值勤、在监控室值班、学习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护边队员每天的“档期”很满。赛特尔最开心的是给母亲当老师,她说:“我教妈妈学拼音,妈妈给我讲护边的意义,我们一起成长。”

阳光越来越强烈,赛特尔的额角渗出汗珠,满是沙土的衣服黏在身上。赛特尔摸了摸发烫的脸:“又要晒黑了,擦了很多防晒霜也没有用。”爱美的赛特尔有点儿沮丧,但转眼,这个稚气未脱的姑娘又哼起了歌。

2020年,赛特尔毕业于石河子中山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学幼师专业的她爱唱爱跳,执勤时唱歌是她排遣寂寞最好的方式。“白天给沙地里的小甲虫、小蜥蜴唱歌,夜班时就唱给自己听。”赛特尔说,歌声能让她忘了苦和累。

由于缺水,每天早晨,赛特尔只能简单地洗漱。

前行 青春献给祖国

大多数人认为,守边防最难的是巡边路途的艰险。而在北沙窝,更难的是坚守。

因地形特殊,女子护边站连续打的3口井都不出水,目前,吉木乃县县委政府正在想办法打第4口井。眼下,站里用水全靠附近的护边站支援。每天中午送来的4大桶水仅够队员们的日常生活,要洗澡得轮班去附近的护边站。炎热的夏天,一周才能洗一次澡,对女子护边队员来说,这是最难捱的考验。风沙“磨砺”下,她们脸色黝黑、皮肤粗糙,美,成了奢望。

“很多人吃不了这份苦,有人待了半天就卷铺盖哭着回家了。”阿尔曼古丽说,留下来的队员都是经得起考验的。

她们中,有“50后”,也有“00后”,在家中,她们是辛勤操劳的母亲,是被捧在手心的女儿,而到了护边站,她们都站成了不倒的胡杨。

阿尔曼古丽今年刚满32岁,是两个孩子的母亲。去年6月,她到护边站任站长时,只有10个月大的小儿子还没有断奶。阿尔曼古丽很快适应了工作,却难抵对孩子的牵挂。5岁的大儿子因一时无法接受妈妈长时间不在身边,性情大变,成了幼儿园里有名的捣蛋鬼。休假回家时,牙牙学语的小儿子对着她叫“爸爸”。那一刻,阿尔曼古丽第一次有了辞职的念头。“公婆知道我的想法后,让我放心工作,孩子由他们照顾,并教育我‘为祖国守边防是神圣的’。”阿尔曼古丽说,家人的支持让她有了守好边防的信心和勇气。

55岁的加尔恒古丽·阿德里哈特是女子护边站第一批护边员。她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呵护关爱年轻队员,给她们讲巡边故事,说生活变化,带领大家成长;26岁的阿依努尔·卡德尔辞掉昌吉市的工作,来到护边站担任副站长,扛起护边重任;刚刚高中毕业的玛尔玛尔·马合沙提趁着假期来护边站尽责;20岁的古丽达娜·对山来护边站仅2个月,就爱上了这里……

如今,赛特尔早已理解母亲守边护边的执着,她的话朴实又动人:“我是一个普通人家的孩子,但能为祖国作贡献,我很自豪!”

赛特尔的手机锁屏签名是这样一句话:热爱,让你成为自己。是的,正是因为对祖国的热爱,赛特尔们正在成为更好的自己。

6月8日,女子护边队员面向国旗宣誓。


责任编辑:陈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