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6000、3700、185……数字背后的故事
来源:长安新疆   发布时间: 2021-01-23 15:04:46  作者:

来自3700公里之外的一封信

9年送6000余双鞋垫

185毫升造血干细胞混悬液

来听听那些

平凡数字背后的故事


来自3700公里之外的一封信

当我们回到温暖的家中,仍然忘不了救我们于危难之中的交警,衷心地祝福和静县交警同志们永远平安、健康、快乐,万事如意……

1月18日,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和静县公安局交警大队收到一封来自江苏省南京市退休老同志王钢的感谢信。

1月3日一早,王钢和7名摄影爱好者准备自驾从巴音布鲁克镇前往巩乃斯草原,再赶往伊犁哈萨克自治州乘飞机回家。在行驶至218国道442路段(艾尔肯达坂顶部)时遇风吹雪天气,车辆陷入积雪,人车受困,寸步难行。自救无果后,报警求救。

当日17时30分许,和静县公安局交警大队火烧桥中队接到报警后,民警江坤立刻和同事欧云巴图携带救援物资驱车赶往救援地点。

“由于风吹雪太大,铲车根本看不清路,我们只能在前面探路,铲车在后面跟进。”江坤说,迎面的风雪吹在脸上几乎无法呼吸,还没走两步,眼部就已经结冰,口罩也彻底冻成了一个硬板子。即便他和欧云巴图每人下车轮流带路5分钟,依然感觉全身被冻透。

七八级的风吹雪、一米多深的路面积雪,加之零下30摄氏度的温度,让救援道路特别难走。从交警中队到救援地点,14公里的路程,他们走了6个多小时,直到次日(1月4日)零点才到达。

王钢说,车里的老人平均年龄在64岁,等待救援的几个小时里,大家都很害怕。“为了安抚我们的情绪,他们每隔一段时间就会给我们打电话,告诉我们他们走到哪了,并询问我们的情况。当他们说还有700米就到了,我们特别激动,真正看到灯光出现的那一刻,车里有些女同志忍不住哭了。”

“看到交警来了,我们就觉得安全了,更让我们感动的是,他们还送来了矿泉水、馕和面包,安抚我们在车里耐心等待,他们则顶着风雪帮我们清雪拖车。”张英哽咽了,“零下30摄氏度的天气,我们站一会都冻得受不了,而交警同志为了帮我们,不知道待了多久……”

由于车辆被困的位置是艾尔肯达坂顶部,海拔3000多米,高原反应让江坤和欧云巴图每隔几分钟就要坐在雪堆上大口呼吸几下,喘上几口气再继续铲雪救援。

最终,经过一个多小时的救援,被困的两辆车终于重新启动。而风吹雪仍在继续,回去的道路又一次被一米多厚的积雪挡住,在铲车的开道下,1月4日凌晨3时,所有人安全返回。(综合新疆日报、巴州和静交警)

9年送6000余双鞋垫

近日,哈密市伊州区回城乡60多岁的伊萨兰·达吾提,带着一兜兜鞋垫,来到伊州区公安局公安局各便民警务站及交警执勤岗位,将亲手缝制的冬鞋垫送到民辅警手中。

“记得2012年冬天,我在公交车上,看到风雪中执勤的交警,冻得直跺脚,心里真不是滋味。”从2012年起,伊萨兰就开始为民辅警们缝制鞋垫。9年间,伊萨兰共为民辅警和医务人员缝制6000余双鞋垫。

“只要眼不花,我会一直为民警们纳鞋垫。”伊萨兰说。(平安哈密)

185毫升造血干细胞混悬液

“我现在很好,知道我的造血干细胞能够让他人恢复健康,我很高兴。”1月18日,昌吉回族自治州昌吉市公安局延安北路派出所副所长吴亚松说,当看到185毫升造血干细胞混悬液采集完成时,他的心情无比激动。

吴亚松(中)

1989年出生的吴亚松从警近五年。从2012年开始,他就参加了爱心献血活动。2014年加入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

2020年12月,吴亚松接到昌吉回族自治州红十字会工作人员电话,得知自己的造血干细胞与一名血液病患者配型成功,当即同意捐献。

1月8日,吴亚松住进自治区人民医院血液科,接受造血干细胞采集前的准备。1月13日,吴亚松捐献的185毫升造血干细胞混悬液成功植入患者体内。目前,患者病情平稳。(张卫玲 于梅)

责任编辑:石丽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