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威: 27年守护那片林
来源:新疆法制报   发布时间: 2020-11-16 17:25:42  作者:童文艳 张蕾 鲁金洁 刘新佳

“以前马鹿看到我们撒腿就跑,现在它们不跑还经常出现在管护站附近。”10月22日,甘家湖梭梭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精河管理分局五道泉管护站站长赵威向记者描述这片林地发生的点滴变化。

10月22日,赵威(右)和队员麦然白克·卡依扎达(左)观察梭梭林长势

梭梭成林

10月22日,从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精河县驱车93公里,行驶约3个小时,记者一行到达五道泉管护站。

管护站门口的宣传牌上写着:甘家湖梭梭林自然保护区管理局成立于1983年,2001年6月,经国务院批准,由自治区级升级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甘家湖保护区由精河管理分局和乌苏管理分局组成,精河42万亩,乌苏40万亩。主要保护对象为梭梭、白梭梭及其生长环境。保护区共有植物资源62科448种,脊椎动物177种,国家一级保护动物2种,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有马鹿、鹅喉羚等8种。

每年4月至10月,是甘家湖梭梭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护林防火的重点时期。为保护好林区内梭梭、红柳、胡杨等植被,护林员们不仅要掌握各类防灭火技能,还肩负着林区巡护、野生动物监测和保护植被生长恢复等工作。

自保护区成立至今,赵威和同事们经常开展防火技能培训,创造了19年无一起火灾事故发生的成绩。而更让他自豪的是,这些年来保护区内植被迅速恢复,生态环境越来越好。

近年来,自治区坚持以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将甘家湖梭梭林划分为核心区、缓冲区和实验区等功能区块,通过严禁人畜进入、实施退牧还林工程,陆续将原来在甘家湖核心区放牧的牧民搬出保护区。

赵威说:“以前,一些违法分子乱采乱挖肉苁蓉,对保护区的植被和动物伤害很大。后来,随着国家从源头、收购环节上进行治理,就没人去收购了。”

为保护野生动物,甘家湖保护区在核心区安装了3个消防水罐,一来,防止一旦发生火灾,避免因运送水耽误最佳灭火时机,二来,每年5月为鹅喉羚繁殖期备水。考虑到春季多旱少雨,在马鹿、鹅喉羚经常出没的地方,保护区建造了饮水槽,赵威和队员每星期添一次新鲜水,保证野生动物有足够的水源,提高野生动物的成活率。

热爱是一种习惯

管护站门前有一条石子路,它的两旁长着几排笔直的白杨树。一阵风吹过,叶子沙沙作响。这些白杨树是赵威刚到甘家湖时种的,那时五道泉管护站还没有成立,赵威没想到在这里一干就是27年。

1993年,20岁的赵威在父亲的鼓励下来到甘家湖,成为一名护林人。他清楚地记得,为了阻止乱采乱挖,护林员每天要徒步十几公里对管辖林区巡护作业,工作十分辛苦。赵威说:“我刚来这里时,管护站只有两间土坯房,没有水,环境非常恶劣。那时我也打过退堂鼓,想离开这儿。但父辈吃苦耐劳的精神,深深影响着我,让我坚持了下来。我父亲干了一辈子林业工作,当我选择林业工作时,他曾经说过,如果选择了林业工作,就等于选择了坚守,就必须坚持下去。”

那些寂寞、孤独、艰苦的时光,没有吓退他,赵威每天巡逻在林区,心中的热爱之情如习惯融入血液。他休假在家也心系着那片林,听到队员们说起林区有什么事,他会立即放弃休假,赶到管护站。

5年,10年,20年······赵威全心全意守护着甘家湖的一草一木。

与此同时,国家和自治区不断加大对荒漠梭梭林的保护力度,特别是通过成立国家级保护区、实施退牧还林等一系列举措,让赵威有了保护好绿水青山的底气。

带出一支不走的队伍

每年4月-10月,站上都会开展护林员消防技能培训,通过培训,大家不仅巩固学到的灭火理论知识,而且还要学会熟练使用水泵、水枪等灭火设备,以便在遇到应急突发事件时,能够及时扑灭火情,从而有效保护林区。其实,这样的培训内容对于赵威来说,早已熟记于心,可他还是会跟着大家一起学习。

2010年,队员哈依儿别克·吐然刚来站上,兴奋地带着两条牧羊犬去巡逻,然而他走着走着,看到相差不大的树林迷路了,后来还是牧羊犬跑回站上,大家才找到他。从那以后,赵威规定:林区巡逻必须两到三人一组,老队员带新队员执行巡逻任务。

队员麦然白克·卡依扎达是站里的年轻人,他告诉记者:“晚上睡觉时,会听到狼叫声,心里有了退缩之意,可第二天去林子里巡视,看到金黄色的胡杨和发出新枝的梭梭树,心里就很满足了。”

近年来,随着国家资金不断汇聚保护区,赵威和同事们的工作环境、生活条件都有了明显提升。管护站的土坯房升级为砖混房,曾经要爬上爬下的瞭望塔上,还安装了先进的监控云台。

看着新长出的小树苗,赵威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让我们护林人感到肩上的责任重大。今年天气干旱少雨,我们计划继续加大护林防火和林区巡护培训,将甘家湖这片净土保护得更好。”

责任编辑:吴幸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