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为祖国守边疆| 爷孙三代情系边防46载
来源:长安新疆   发布时间: 2020-05-28 11:50:36  作者:

阿迪·尕力,1941年5月出生,2006年7月入党,哈密市伊吾县下马崖乡一名普普通通的维吾尔族农民。拥军47年来,阿迪始终怀着报恩之心,秉持“边防是大事,边防连队的事就是自家的事”的信念,情系边防官兵,孕育了边防官兵与维吾尔族乡亲兄弟般的深厚情谊。

立下誓言 报答亲人解放军

2014年8月1日,阿迪·尕力祖孙三人作为“情系国防好家庭”的嘉宾,在北京参加建军87周年招待会

2004年,阿迪被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委员会、自治区人民政府和新疆军区联合表彰为“爱国拥军模范”,连续5年被哈密地区(现为哈密市)表彰为“民族团结先进个人”,荣获哈密地区道德模范奖。

2014年8月1日,阿迪一家祖孙三人,作为“情系国防好家庭”的嘉宾,受邀赴京参加建军87周年招待会。他的事迹被驻地各族群众广为传颂。

大火中重生,立下誓言回报恩情。阿迪与下马崖边防连官兵们的感恩情结,至今已有46个年头。

1974年7月1日,阿迪作为村里的农机手,修车时,同事不小心撞倒马灯,点燃了柴油桶。为了周边设施的安全,阿迪毅然抱着燃烧的油桶冲向远处,导致身体严重烧伤,生命垂危……

下马崖边防连官兵得知情况后,开车连夜将阿迪送到50多公里以外的伊吾县人民医院。治疗无效后,又及时协调上级部门将阿迪送至新疆军区总医院抢救。

治疗期间,边防连官兵多次到医院看望阿迪,给他捐款。那时躺在病床上的阿迪就默默在心中立下誓言,如果还能活着,就一定好好报答边防连解放军的恩情。没想到阿迪的报恩整整持续了46年……

情系边防 无私奉献报恩情

阿迪懂得一些机电维修和驾驶技术。以前,边防连要靠农机发电,农机经常出现问题。只要连队有需要,哪怕是冬天大半夜,阿迪都会去检测维修。平日里,阿迪没事就往边防连跑,帮着边防连修锅炉、车辆,砌院墙、种蔬菜,只要阿迪会干的,他都主动帮着干。时间久了,官兵们都喊他“师傅”,这一叫就是40多年。他从“年轻师傅”变成了“老师傅”。

阿迪·尕力的荣誉证书。夏依旦木·阿布都拉巴克 摄

2001年冬夜,边防连的老锅炉突然爆水,操作间内一片汪泽。司炉员杨成军打电话给阿迪。阿迪二话没说,直奔连队,两个人忙了一个通宵才修好。

2003年的一个大雪天,边防连官兵开车从县城返回时,距离村子40多公里处趴窝了。当时气温零下20多度,官兵们打电话向阿迪求救。阿迪火速开着拖拉机,带上家里所有的零部件赶去救援。

修理中,一名战士因手冻得不听使唤,抱着的轴承掉下来重重砸在阿迪的右小腿上,血渗了一裤腿,但他咬着牙修理完车。回家后,鲜血与裤子已经牢牢粘在一起,没有办法只能用剪刀将裤子剪开,清理伤口。半个多月未下床,阿迪腿上至今还留有一大块伤疤。

2009年夏天,边防连修建靶场,靶壕需要由鹅卵石堆砌。阿迪带着5位村民,主动请缨,干了整整一周。

2010年,边防连光缆施工。一段山坡路因机械上不去,只能靠人工挖。阿迪带着25名护边员,挥锨抡镐带头冲上去干起来……

其实, 阿迪家里经济条件也不好。老伴长年卧床,花光了家中存款。全家七口人,全靠10多亩地过日子。乡亲们经常问他:“给连队帮忙,他们又不给你一分钱,图什么啊?” 阿迪说:“边防连的巴郎子离开父母,从全国各地跑到下马崖图什么?还不是为了给咱们守边防、保平安。我能给边防连做点事,也是帮着他们守边防。”

连队每批官兵都对阿迪一家很亲,常帮着他浇地、收瓜、盖房子,还经常带他和老伴看病。每逢节日,边防连官兵都会去看望阿迪。

定下家规 接力传承拥军传统

2018年,阿迪身体不大好,腿脚不灵便了,他给儿女们定下家规:边防连的事是大事,都是自家的事。给边防连干,不能讲条件,不能收钱。他告诉儿女们,拥军要像村里坎儿井的泉水一样,世世代代流水不断,好好把拥军的接力棒传承下去。

大儿子阿卜杜瓦依提,没工作前经常和阿迪一同到边防连帮忙干活。后去伊吾县农村信用社上班。当时,县里到村里不通车,边防连官兵用车也不方便,官兵们到县城采购东西,出差探家返回后,经常因没有车而发愁,有时要掏高价钱租车。

阿卜杜瓦依提就与父亲商量,买了个皮卡车。平日周末和节假日,帮着边防连买点东西,官兵们遇到急事,他就开车送他们。同事们都说:“瓦依提,你的车都成了部队的专车了。”

这两年,柏油路修好了,班车也通了,部队的车也多了,阿卜杜瓦依提的车也不再“专供”了。但是去县城的官兵们遇到风雪天,路不好走时,阿卜杜瓦依提就会及时与官兵们联系,请官兵们到家里吃个便饭。

小儿子外力买了个挖坑机,只要边防连需要,一个电话,他就会从几十公里外赶回。2018年,边防连绿化营区,需要挖树坑,由于官兵们执勤训练忙,挖掘进程缓慢,外力得知情况后,硬是放下私活,跑到边防连干了两天,挖了400多个树坑。

阿迪·尕力和孙女麦尔巴哈重温去北京参加建军87周年招待会的情景。夏依旦木·阿布都拉巴克 摄

大孙女麦尔哈巴小时候,阿迪喜欢领着她到边防连串门。从初中开始,她就喜欢用日记写下阿迪与下马崖边防连之间的感人故事,直到她上大学。

感召邻里 巩固发展军民团结

走在下马崖乡整洁的街道上,时时处处会看到军民团结、民族团结的宣传栏。阿迪自豪地说:“这都是我们党员宣传队自己办的。”

2008年,在时任指导员曾志勇的提议下,边防连的党员干部与阿迪等4名少数民族党员结成学习互助对子,平日里边防连帮助党员群众学习党的政策。当党的重大惠民政策和创新理论出台后,边防连会收集整理辅导资料,然后在阿迪的带领下,宣传小分队走家串户、深入田间地头作宣讲。这个宣传员一做就是十多年。

前两年,下马崖乡全面推进新农村建设,计划将老土坯房全部拆掉,不想遭到几户群众的反对。无奈之下,乡里请阿迪出面劝说。

阿迪带领几名宣传员逐个到“钉子户”家里,耐心做思想工作。不到半个月时间,全村都搬迁到新居民区。现在宣传队已成为村子里面的“金牌调解员”,哪家有“思想疙瘩”,只要宣传队员出面调解准能解决。在党员宣传队的影响下,村民的思想认识和精神境界悄悄地发生着变化。

“我是一名党员,深受党恩福泽,在我有生之年,我会继续报恩。”阿迪这样说。 

(感谢哈密市委政法委供稿)

责任编辑:李晓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