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从“书记”到“书记 ”“包青天”成了“王朝马汉”
来源:新疆平安网   发布时间: 2020-05-27 13:25:22  作者:周天

“小周,昨天马守林家的地草还没有锄尽,咱们今天要早点去,快点收拾。”“前些天问局里要的A4打印纸取回来了吗?数量够吗?”望着眉头一锁的苏书记,我知道,他那认真劲又来了。

苏书记,原名苏和,蒙古族,今年53岁,有着三十二年从警的经历,是和硕县公安局纪委副书记,并担任和硕县公安局、网信办驻文化社区“访惠聚”第一书记。常年的风吹日晒雨淋,让苏和的面庞黝黑异常,又因工作职责,时常严肃较真,处理违法违纪更是铁面无私。所以刚入警的同事们都觉得,他离“包青天”也就差个眉间的月亮。但2020年,社区工作伊始,这位素来以严肃著称的“包青天”,很快转变成了为民服务,鞍前马后的“王朝马汉”。

“警察书记”的群众路

从事了32年公安工作的苏和这回可真的算是“半路出家”了,干了大半辈子的公安业务工作,来到社区又成了一名新手,但开弓没有回头箭,“既然来了,咱就把工作干好!”苏和坚定地说道。

有着人民警察的专业素质,处理起群众工作,苏和也算得上是“行家里手”。初入社区,苏和就马不停蹄地走访摸排起来,对辖区所有困难家庭一一走访慰问,将群众已解决和未解决的实际困难全部细心记录下来,当走访到行动不便的住户家中,苏和走之前都要给别人里里外外规整一遍才能放心离开。

初到社区,走访中居民会有冷淡,工作队的许多新同志又没有经验,不知道怎么跟社区居民接洽。苏和就手把手的教他们,自己去走访,就让他们旁听,队员们不明白的地方,回来后苏和都会给他们耐心讲解。这样一来二去之后,群众的笑脸逐渐多了,访惠聚工作队队员们也都有信心,有干劲了。

自打苏和入驻文化社区,社区群众间的矛盾纠纷调解就被苏和一肩挑了。有时实在调解不下来,苏和就到处请人,请社区有资历的老人,请调解有经验的干部,因为苏和人缘好,大家也都愿意参与调解。“原来只觉得警民关系是鱼水关系,现在看来,我们还是‘鱼’,群众还是‘水’,群众工作做得好,我们就如鱼得水。”“真是到哪里都离不开群众。”苏和感叹说道。

以自己的行动感染群众、引领群众、带动群众,用任劳任怨的工作态度积极为贫困户服务,深入解决居民的难题,化解群众间的矛盾纠纷,仅一个多月以来苏和就解决群众困难诉求22余次,调解纠纷5次。大家都觉得社区工作越做越多,也越做越细,越做越有活力。

“第一书记”的变装路

时而西装革履,时而布衣布鞋,有时穿戴得又活像一个修理工。除非别人告诉你,否则你可能永远也认不出他就是第一书记。文化社区有一个停车场,里面常年堆放着众多“僵尸车”,阻碍居民停车不说看起来也不美观。工作队员们多方打听都无人认领,苏和便自己撸起袖子开始搬起来,有时还爬到地上挨个检查车况,弄得浑身是土,起初社区居民还以为光天化日之下进了“偷车贼”,走近看到摘了口罩的苏和,大家不免会心一笑,纷纷竖起大拇指。

今天在马守林家的地里锄草,明天或许就在郑美丽家的大棚里帮打农药,带起袖标来也能充当“门卫”,闲不下来的苏和仿佛能非常自然地映衬社区居民需要的各个角色。但唯独,就不像个书记。

“哟,苏和,难得见您西装革履一回,这是要干嘛去呀?”“咱社区居民结婚,这不,应邀过去帮衬帮衬,然后还要做个春季防范宣讲。”苏和边说边挥手,笑容里堆满了褶皱。

如今,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文化社区抓党建、打基础、止纠纷、促脱贫成效初显。居民心顺了、干部团结了、环境改善了、文化社区迸发出前所未有的“后劲”和活力。

共产党员的初心路

公安局的基层民警都说,再见到苏和,感觉他变化挺多的,不再那么“古板”了,紧缩的眉头逐渐舒展了,脸上的笑容越来越多了,这个年过古稀的老民警、新书记,仿佛越活越年轻。

眼中有群众,脚下是泥土。每天都有忙不完的工作,苏和的计划本里记得密密麻麻:郑美丽,大棚6-7个,创业缺资,冬天无供暖、水井问题(已解决)计划9月底完成20吨煤的采购;文化社区,电瓶车充电问题,计划今年完成集电瓶车集中充电车棚建立;文化社区矛盾纠纷调解室建立……

逐渐全面掌握了文化社区的各项情况,并以此为基础制定了一系列发展规划、精准扶贫方案,为社区勾勒出了一副打基础、兴产业、促发展的美好蓝图。当居民们的抵触变成信赖,敬畏化为亲切。苏和仿佛又回到了1992年7月,入党宣誓的那一天。32年警龄,28年党龄,虽然工作岗位变了,任务变了,但共产党人的初心并未动摇丝毫,为民服务的赤子之心也随着夏日的阳光一般,愈发耀眼,灿烂。

从书记,到书记,虽然公安局的那个“包青天”依然调解、断案,但更多的是他街头巷尾躬身奔走的身影,愈发黝黑的面庞,和那个群众心中随叫随到的“王朝马汉”。

责任编辑:石丽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