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结写成歌,和谐谱成曲,奋进唱到心坎里。
2019年,自治区继续深入开展“民族团结一家亲”和民族团结联谊活动,民族团结工作取得了令人欣喜的成果。如今,各民族共居共学共事共乐、交往交流交融,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使民族团结主旋律回响在天山南北。
亲戚帮我学法用法
“今年,我的亲戚吐尔逊又买了一辆铲车,一家人的日子越过越红火。”1月6日,自治区政协委员,阿克苏地区中级人民法院司法技术室主任、审判员孟世敏高兴地说。
在“民族团结一家亲”活动中,孟世敏和拜城县老虎台乡托普鲁克村村民吐尔逊·吐热克结为亲戚。 2018年初,吐尔逊向孟世敏求助:3年前,其在拜城县某工地开铲车,但一直没拿上工钱。
孟世敏立即给吐尔逊上了一堂“普法课”。在孟世敏的帮助下,吐尔逊搜集证据,将包工头和工地负责人起诉至法院,顺利讨回了工钱。
“以后不能当法盲,要跟着你学法律。”吐尔逊对孟世敏说。
此后,只要务工,吐尔逊都会和对方签订劳动合同。每次孟世敏到家里来,吐尔逊都抓紧机会跟他学习农业技术、法律知识。
不仅如此,在孟世敏的影响下,吐尔逊还成为了“普法宣传员”。村民之间有矛盾,他从情理和法理不同角度进行劝解;村民外出干活,他建议签订合同,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自治区人大代表,新疆龟兹研究院党委委员、副院长台来提·乌布力,2018年起到墨玉县喀瓦克乡其那村驻村。这两年,他亲眼见证了“民族团结一家亲”活动在各族干部群众中引发的强烈反响和带来的巨大变化。
台来提说:“各族干部想方设法帮助亲戚脱贫致富,给亲戚们加油鼓劲,增加了他们创造美好生活的信心,促进了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团结歌唱响祖国各地
“我们要像珍视自己的生命一样珍视民族团结。”自治区人大代表、兵团第一师13团11连职工尤良英说。
尤良英帮助维吾尔族弟弟、皮山县木奎拉乡达里格村村民麦麦提图如普·穆萨克脱贫致富的故事传遍了天山南北,为继续播撒民族团结的种子,尤良英和麦麦提图如普前往全疆各地,给各族群众宣讲、分享他们姐弟俩的故事,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
宣讲过程中,尤良英发现,很多群众想为民族团结工作出力。于是,她组织成立了“民族团结一家亲”爱心团队,队员们遍及全国各地、各行各业。
“不论我们生活在祖国的哪个区域,都能为民族团结出力,共同帮助各族困难群众解决实际困难。” 尤良英说。
2019年,新疆人阿卜杜拉·吾拉西木荣获江西省“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的故事传遍了大江南北。
“阿卜杜拉在江西南昌从摆摊做起,在大家的帮助下,成为了拥有44家连锁店的餐饮业主。成功后,他没有忘记各族群众的帮助,组建志愿者服务队,积极参加各种公益活动。今年,他荣获第六届江西省道德模范称号,并获得第七届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自治区政协委员,新疆律师协会常务理事、直属分会副会长、新疆巨臣律师事务所主任窦刚贵说,“阿卜杜拉不仅把新疆美食传播了出去,还把民族团结的种子播撒了出去。”
两会结束后,自治区人大代表、麦盖提县技工学校老师帕提古丽·艾则孜将返回山东省威海市。在那里她还有一个身份:麦盖提县派往山东威海务工管理组组长。
“2018年,我带了100名县里的务工人员到威海市工作。工作之余,我们到当地敬老院参加义务劳动,为老人们送去欢快的新疆歌舞表演。”帕提古丽说,“每逢节日,我们还会和工厂员工一起庆祝,如一家人一样生活、相处,在那里工作很开心。”
互帮互助真情交融
“我的员工和学员中,有汉族、维吾尔族、哈萨克族、蒙古族等,大家一起工作、生活,公司就是一个温暖的大家庭。”自治区人大代表、乌鲁木齐阿艺努丽工贸有限公司总经理阿依努尔·阿巴斯说,在新疆,民族团结不是一句口号,而是融入各族群众血液中的真情。
2014年,在乌市沙依巴克区平顶山社区做花卉生意的阿依努尔成立了社区培训基地,把自己的花艺技术教给更多的女性。
几年来,通过技能培训,阿依努尔带领几百名女性走出家门,就业创业,成为家里的“半边天”,而阿依努尔也成立了自己的公司,生意越做越大。
在呼图壁县,“阿同汗”王桂珍的故事家喻户晓。
家住呼图壁县团结巷的王桂珍有一个维吾尔语名字:阿同汗。
团结巷有100多户人家。王桂珍的邻居尼亚孜汗患病偏瘫,为了更好地帮助她,王桂珍主动把两家之间的土墙推倒,做饭、收拾房间、洗晒被褥、买油买粮,尼亚孜汗生命中最后的8年,都是在王桂珍的照顾下度过的。
“你就是‘阿同汗’,你有一颗金子般的心。”尼亚孜汗生前拉着王桂珍的手说。
几十年来,王桂珍帮助过的困难群众近300人,其中有16人受到了她的长期帮助。她去探望困难群众,靠两条腿走路,省下的车钱买馕、买菜、买药;路边的废纸盒、废瓶子,看到了她就会捡,卖了换钱帮助更多的人。
许多陌生人被王桂珍的故事打动。在社区的帮助下,王桂珍成立了“阿同汗”爱心志愿服务队,这是一支由汉族、维吾尔族、哈萨克族、回族、锡伯族等7000余名志愿者组成的团队,王桂珍把一个人的默默奉献变成了一群人的共同事业。王桂珍曾经帮助过的下岗职工、家庭妇女等也纷纷加入到爱心志愿者的行列。现在,“阿同汗”精神已成为呼图壁县志愿服务和民族团结的一面旗帜。
近年来,我区持续开展“民族团结一家亲”和民族团结联谊活动,天山南北掀起了民族团结互帮互助的热潮。
“包饺子、炸馓子、蒸丸子……我们管委会定期组织各社区开展‘民族团结一家亲’活动,从社区干部结对认亲到邻里之间相互结对子,大家亲如一家。”1月8日,自治区政协委员、乌鲁木齐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新市区)南纬路片区管委会主任戴敏说,“近年来,我区不断完善各项体制机制,因地制宜开展群众性民族团结细胞工程创建活动,真正把民族团结融入到了百姓生活。”
如今,在新疆大地,各族干部群众在交往交流交融中结下了深厚的民族情谊,不是亲人,胜似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