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田地区和田县英阿瓦提乡帕尔其村脱贫攻坚纪实
来源:新疆法制报   发布时间: 2019-12-10 11:55:11  作者:杨宿灵 武运波

帕尔其村村民在服装产业园加工服装。

每周一的村民大会上,服装厂现场给工人发周薪。
王恩昌(左二)和村民在温室大棚察看花卉种植情况。

和田地区和田县英阿瓦提乡帕尔其村位于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由于自然环境恶劣、交通闭塞、基础薄弱、土地缺乏,戴上了“国家级深度贫困村”的“帽子”。

如今,帕尔其村集体年收入30万余元,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811元,成为“自治区级文明村”“产业扶贫示范村”“美丽乡村示范村”,并于今年退出“国家级深度贫困村”序列。

11月27日,记者来到帕尔其村。村子西侧的墨玉河畔是生态农业区,条田连片、林带成网、渠系畅通、阡陌纵横,一派诗情画意的田园风光;村子东侧是产业园区,服装产业园、电子产业园、汽车配件产业园,一派现代都市景象……

勤劳致富深入人心

走进村里,宽阔的马路,整洁的巷道,红墙黛瓦的民宅与高大的核桃树、古老的葡萄枝蔓交相辉映。

帕尔其村锦绣前程服装设计绣花厂产品展示区,展出的皮衣、羽绒服,做工精细、款式新颖;衣料加工区,二十多名女子专注地加工服装。

帕尔其村第一书记王恩昌说:“这是我们村建立的第一家工厂,更是村民们改变命运的课堂。”

“多亏村里建了这个厂,我在家门口就能上班。”31岁的古丽娜·吐尔逊说,“我现在每个月能挣2000多元,丈夫在外打工,日子越来越好。”

跟古丽娜·吐尔逊一样,厂里的女工原本都是围着锅台转的农村妇女,现在都成了“朝十晚六”的上班族。

2018年1月底,自治区戒毒管理局办公室副主任王恩昌到帕尔其村任第一书记。如何尽快使村民脱贫致富,成了王恩昌面临的首要任务。

经过摸底,王恩昌发现安于贫穷、无所追求的心理,是村民贫困的症结。

如何激发村民脱贫致富的动力、发动典型示范引领作用,村两委班子经过讨论,挑选了党员和勤劳致富的先进典型,在村民大会上宣讲自身的奋斗历程。

思想上有了触动,接下来就是行动。王恩昌带领村民,把村里一处200多平方米的闲置建筑改造成服装厂,并三顾茅庐,将在和田市开服装厂的村民阿依妮萨·麦丽请回来,带领该村妇女加工服装。

如今,每周一的村民大会上,服装厂现场给女工发周薪,村民们看到女工高兴地领到一沓沓现金,羡慕极了,许多在家的妇女纷纷要求到服装厂上班。

村民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一旦被激发,就形成一股强大的力量,从“输血式扶贫”变成“自我造血”,将“让我脱贫”变成“我要脱贫”。

“滴水穿石,非力使然,恒也”。王恩昌说,两年来,“勤劳致富光荣,懒惰愚昧可耻”的理念在村民的脑海里扎了根,他们的思想在变、理念在变、生活方式也在变。

产业扶贫闯出新路

已是初冬,阳光还是暖暖的,走在帕尔其村平整干净的水泥路上,看到路边俨然是个商业街道:饭店、超市、服装店、照相馆、打字复印店、洗车厂、汽车修理厂,有的村民打扫店铺门前的卫生,有的村民忙着招呼客人。

王恩昌说:“以前,到处都是三五个村民围在一起闲聊,如今,村民们都忙着挣钱呢!”

2018年2月,刚到帕尔其村时,面对全村522户2425人中286户1442人的建档立卡贫困家庭人口,王恩昌深感肩上责任重大,他带领“访惠聚”工作队队员深入田间地头,与群众拉家常,遍访每一户家庭,寻找脱贫致富的良方。

人口多、土地少,基础差、底子薄,是帕尔其村的真实写照。如何做好群众工作,带领村民摆脱贫困,王恩昌和“访惠聚”工作队队员商议后,决定从改善村民的生活条件做起。

200余套破旧的危房推倒了,390套崭新的安居富民房建起来了;完成庭院“三区”分离,推进厕所革命、经济庭院改造项目;过去的“扬灰马路”变成了“户户通”的硬化水泥路;村内街道两边的路灯亮起来了……

与此同时,“访惠聚”工作队以“等不起”的紧迫感、“慢不得”的危机感、“坐不住”的责任感,做通村民思想工作,动迁农户主干道路旁房屋“筑巢引凤”。2018年5月,积极争取地县党委支持,投入4000万元,在辖区37亩的荒地上建成产业园,同年7月,近万平方米的扶贫车间投入使用;新建2000多平方米门面房,形成了村内商业街道。

目前,江苏创基职业服饰入驻产业园,园区有扶贫车间6间6049平方米,配有可容纳400人住宿的宿舍、600人用餐的餐厅,同时设有医务室、安保室、超市、办公室、盥洗室,水、电、暖等公共服务配套设施齐全。产业园解决了1000余名村民就业,实现了“小作坊”到大企业的转化。

今年3月,根据上级党委安排,该村又建起了9000多平方米电子产业园及配套设施建设项目,村民足不出村就可实现就业。

巩固提升挖掉穷根

两年前,帕尔其村是典型的“国家级深度贫困村”。

扶贫先扶志,治贫先治愚。2018年3月,在全村决战决胜脱贫攻坚誓师大会上,王恩昌郑重承诺:“我既然是帕尔其人,就应该为全村的未来谋划,脱贫既要治标更要治本,既要立足现实更要思考未来。”

驻村工作队从农村夜校开始抓起,全面提升村民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水平。为确保教学质量,工作队队员每天给村民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课。

王恩昌在走访时发现,谁家的孩子上了大学,谁家的整体素质就相对较高。这就说明,上学不仅能改变孩子的命运,还能改变一个家庭乃至一个家族的生活理念与生活态度。

为鼓励孩子学习,寒暑假期间,驻村工作队召集返乡大学生开座谈会,给他们送衣物和学习用具,请他们协助村委会工作。学生返校时,村里又拿出钱给学生们发路费,让这些孩子和家庭有荣誉感、自豪感,在全村上下形成崇尚知识、崇尚科学的氛围。

在和田地区实验中学读书的木海尔热木·海拜尔成绩非常优秀,她说:“我要努力学习,考上北京大学!”

“这是我在帕尔其村听到的最美的声音。”王恩昌欣慰地说。

两年来,工作队推荐村里25名高中毕业生读疆内高等院校、职业技术院校,这不仅是25个孩子、25个家庭的骄傲,更是全村人的未来和希望。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保障和改善民生、增进人民福祉,走共同富裕道路,是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显著优势。”王恩昌满怀信心地说,两年来,村两委班子、“访惠聚”工作队与全体村民在脱贫攻坚的道路上同心协力,“自治区级文明村”是大家扎扎实实干成的,帕尔其村人世代贫困的宿命已经彻底改变。


责任编辑:吴幸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