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开帕米尔高原之巅“执剑人”的密码!
来源:新疆平安网   发布时间: 2019-11-20 12:31:10  作者:

我国新疆的帕米尔高原,位于“世界屋脊”,古称葱岭,是丝绸之路要道。这里平均海拔4500米以上,高山、冰川密布,唐玄奘法师、马可波罗都记载过它的险峻,《离骚》形容之“路不周以左转兮,指西海以为期。”

就在雪山之巅,有这么一群普通的人,数十年如一日,默默守护在世界屋脊之上,成为不平凡的“人民脊梁”。

一 

“你傻啊!不要命了!有狼啊!”

“再蒸一次馍馍!回县城就不用自己做饭了。”

这是一条普通的朋友圈。来自49岁的丁发根,来自海拔5000米以上。

头一天,丁发根接到了通知,要调回喀什地区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简称塔县),任出入境管理大队代理大队长。这意味着,他将离开坚守了整整十年的马尔洋派出所所长岗位。

这十年,帕米尔艰苦的环境,逼得曾经“饭来张口”的丁发根,练就了一身高超的蒸馍馍手艺。

塔县在哪里?从喀什一路向西,出喀什地区疏附县和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阿克陶县,经白沙湖、喀勒库勒湖和“冰山之父”——慕士塔格峰,跨越苏巴士达坂,大致有4个多小时的车程,即可到塔县。

而马尔洋派出所,离塔县还有135公里。即便目前路况已大幅改善,车程也要3个多小时。

派出所辖区面积6670平方公里,比整个上海市还大。他们要保护4个行政村534户2019人。最远一家人距离派出所1200余公里,来回2400公里,整个辖区走访一遍至少需要一到两个月。

辖区很多地方根本没有路、不通车,全靠步行,丁发根他们有时候一走就是10多个小时。那些被称作“路”的地面是六七十度的陡坡,一条靠山的狭窄小路之下,就是万丈悬崖。走到最后一刻,腿都没有任何知觉了。

一次,民警阿买提•买买提与丁发根外出执行任务,在过一段悬崖山路时,阿买提“扑通”一声摔进湍急的河水。在一旁的丁发根眼疾手快拿起绳子扔下去,才把他拉扯上岸。

当惊魂未定的阿买提回过神来时,他惊讶地发现,平时再苦再累也从未掉过一滴泪的丁发根,竟然哭了。

因为环境太过艰苦,马尔洋派出所的民警们身上都有着疾病。丁发根刚到到马尔洋的时候,还是一头黑发,仅一年就变成了光头。不到50岁的丁发根体重仅有53公斤,胃穿孔、肠梗阻、胆囊炎多病缠身,腰酸腿疼已是常态。有几次突发疾病险些命丧高原,他身上时刻都装着速效救心丸,被称为“半条命”所长。

“这是第三年收到杨老太太寄来的药品了。”丁发根打开快递箱,里面装着各式各样的药品。寄药的老人叫杨建红,2017年,杨老太太随亲人来到马尔洋,认识了这位善良淳朴的“丁警官”。她多次见到他胃病发作的痛苦样子,从此老人便年年亲自把胃药寄给他。

有一年,临近春节时,大雪压垮了电路,丁发根和同事们被困在派出所无法回家。丁发根的妻子和小舅子赶来看望他。车开到没路的地方,两人就下车,在大雪中冒险步行。

当满头雨雪的妻子出现在派出所门口时,他冲上前一把将妻子搂进怀里:“你傻啊!不要命了!山上有狼啊!”两人的泪水不受控制,夺眶而出。

“如果说有什么愧疚,那就是对家里人吧,我欠他们的太多了。但是没有国,哪有家,是吧?”他轻声说着。

前些年,有一次过索道,丁发根的左手小拇指被滑轮绞进去,手肿得像面包一样。因为当时手头还有工作,他举着受伤的手走了50多公里,才回乡里,后来赶到喀什市紧急治疗,连续打了一个多月的吊针,总算保住了手。

在丁发根任职的这些年中,马尔洋每天都在发生着变化。尘土飞扬的“石头房”摇身变成牢固的砖瓦屋,木头段搭建的过河小桥被改造成了柏油马路,崭新的幼儿园宽敞明亮……当村民们得知丁发根要走的消息,难过得就像与亲人分别,很多人流着泪劝他留下来。大家都喊他:“保尔警官!”

2018年12月9日,丁发根(右二)与来接班的新民警合影

巴拿克•巴依沙热将接替丁发根成为马尔洋派出所下一任所长,他是老丁一手带起来的。看着人才辈出,老丁终于放心远行。

“小宝就是我的眼睛和耳朵!”

宝力代自己打印了一张“大名片”,上面清清楚楚写着几个大字:有事找宝力代。每到一个新的辖区,他就自己掏钱打印一沓,贴在家家户户的门上。

“爱民,就是办实事和办好事。”做一件好事不难,数十年如一日的为民做好事,却难能可贵,而宝力代做到了。

他爱民,民感谢他。

2006年秋天,77岁的肉孜•买买提不小心被毛驴踢伤左眼,因治疗不及时导致双目失明。他的妻儿常年不在身边,老人平日总一个人摸索着上厕所,只20米的路都走的磕磕绊绊。宝力代来后,从此多了一人陪他聊天,为他送煤架火,给他买收音机。

“小宝就是我的眼睛和耳朵!”每每说到宝力代,不善言语的肉孜老人总是止不住的夸赞。

他爱民,民保护他。

一天,凌晨4点宝力代接到一个电话,电话那头是养鱼户老于焦急的声音。他情绪特别激动,喘着粗气说:“宝所长,我想了想还是给你打个招呼,希望别连累到你,我今天要收拾掉一个人……”

二天,听到这话,宝力代一个激灵从床上爬起来,边穿衣服边跑出去,对着电话那头大喊:“别冲动,你会害了自己的!”

宝力代到达现场时,老于正和兄弟拿着鱼叉对峙,一触即发。宝力代毫不畏惧,直接挡在老于面前,焦急地对他说:“你要干傻事,我这个警察也当不成了!”听完这话,本是怒火中烧的老于眼神突然变得缓和,任凭宝力代飞快夺走了他手中的鱼叉。

“如果为了我让你受了牵连,我于心不忍,因为你对我们这么好。”事后,老于向他解释自己妥协的原因。

宝力代常说,民拥警,就是他最大的享受。这些年,他辗转于多个派出所,“有事找宝力代”的名片在帕米尔高原上越贴越多。

三 

这里就是传说中的“红其拉甫”!

今年,是他在帕米尔高原的第23个年头。

如果时光倒回到20年前,面前这片生机勃勃的土地还是一片寸草不生的戈壁滩,红其拉甫还是被认为无法生长农作物的“生命禁区”。民警官兵们吃的所有蔬菜都“像宝贝一样”,要从300多公里外的喀什市翻山越岭运来。

因为缺少维生素摄取,当地民警皮肤干裂、指甲深陷、手脚蜕皮,还有不少人得了夜盲症。

孙超就是在这个时候来到帕米尔的。那时,17岁的他常常躲在被窝里想家落泪,哭完了又清醒地告诉自己:“既来之则安之,与其昏昏度日,不如为这片土地留下些什么。”

于是,他和战友们从改良土壤做起,用十字镐和小推车挖走3万多平方米砂石,又从几十公里外拉回土和羊粪,硬是将荒滩戈壁改造成适宜种植的土地。孙超耗费10年心血,经历无数次失败,终于攻克高原种植技术难题,成功种植20多种作物,结束了红其拉甫冬季没有绿色的历史。

他在贫瘠的高原地上建起了一座温室大棚,被当地人亲切称为“雪域江南苑”。就是这片绿色,为边防战士们坚守雪域国门提供了最温暖的后盾。

23年间,他本有很多次可以走的机会。

2012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农科院就向他发出到乌鲁木齐工作的邀请,河北老家一家生态园的老板从电视上得知孙超的事迹后,也想要高薪聘请他。有人甚至为他算了一笔账,如果他当初转业走,可以拿到280万元的转业费,但这些机会都被他一一放弃。

为什么仍执着留在帕米尔呢?

他说:“戍边初心没有终点,如果非要加个期限,那我的目标是一辈子。”孙超的愿望很简单,守住高原的一处绿色,就是他半辈子以来最重要的事。

四 

“我们都是山里长大的!”

正午时分,一批队员完成了本轮最后一次巡防任务,换下了执勤服,正在按照要求整理内务。

再娜拉是其中的一员。她今年19岁,这是她第一次上山执勤,“每天踏查巡逻可以学习法律,还有营养的饭菜,晚上一起跳舞……”她诉说着执勤工作的趣事,言语中透露出抑制不住的激动和喜悦。

在人迹罕至的瓦罕走廊,一排红房子点缀了光秃的山脉和峡谷,不时有骑着摩托车和马匹的巡逻员从红房子旁边驶过,这里就是塔什库尔干县边护员的执勤点。

瓦罕走廊地势复杂,边护队巡逻只能靠走路,他们每天至少巡边三次,每次沿边境线走二十多公里。因为走多了,护边员们对山里的一草一木、一沟一壑再熟悉不过。当被问到累不累时,20岁的萨尔瓦尔露出朴实而灿烂的笑脸:“我们都是在山里长大的,走这些路根本不算啥,而且还强身健体呢。”

年轻的血脉在这里生长,帕力完也是个90后的年轻人,他说,他一直记得参加护边员培训时老师讲的一席话:“塔县是个旅游区,每一个护边员都是千里边防线上一面流动的旗子,要展现出良好的塔县人形象。”

说完,腼腆的他便红了脸,与高原上的日色融为一体。

牦牛肉,肉疙瘩,还配有大块土豆和肉汤,就是执勤队的午饭了。愉快的午餐结束后,要下班的护边员纷纷拿着行李准备下山,然后是两拨人不成文的“再见”仪式——接班的人列队与下班的人挥手告别。

新的一批执勤队上岗,夕阳下两批守护者擦身而过,炙热的青春在这里进行着无声交接。

帕米尔地势险峻,民警的爱与痛、苦与累,每天在此上演。帕米尔也风景独好,只有站在这最雄伟之地,才能看到壮丽的山河。

这些坚守高地的民警们,远赴边疆,用真诚打动民心,以热爱抵挡风雪,他们甘愿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将青春岁月全盘奉献。

因为他们,边疆更加安稳,村民更加安心,祖国更加安宁。致敬!每一个帕米尔高原上驰骋飞扬的英雄!


责任编辑:石丽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