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新疆建设巡礼 | 巴州:引导公众参与 推动社会善治
来源:新疆法制报   发布时间: 2019-10-22 21:09:55  作者: 古雪丽 杨杰 骆建鑫

此心安处是吾乡。今天的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平安,深入人心;群众,安居乐业。

近年来,巴州从提升人民群众安全感、幸福感来破题,在基层社会治理、共建共享、法治保障等方面建立长效机制,走出一条社会治理与平安建设同步提升、经济发展与社会和谐同步推进的“平安之路”,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逐步形成。

博湖县查干诺尔乡敦都布呼村“家庭会议”召开现场

把工作做到群众心坎上

巴州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把群众呼声作为第一信号,把群众满意作为第一标准,创新建立联系服务群众常态化长效机制,倾注真情实意做好群众的宣传教育引导、生产生活帮扶,把党的温暖和关爱送到千家万户。

2017年1月成立的库尔勒市梨香街道共有9个社区,辖区内破产企业多、困难群众多,短时间内做好群众工作难度不小。

梨香街道坚持把群众需求作为开展工作的“风向标”,大力推动公共服务。坚持24小时服务制度;以“访惠聚”工作队为载体,重点围绕群众困难诉求,走访入户解难题;在社区设立群众接待室、矛盾纠纷调解室、心理咨询室为群众提供全方位服务……

两年前,梨香街道凌达社区党委书记刘亚萍和居民再娜甫古丽·吾斯曼结为亲戚。最初,再娜甫古丽思想封闭、性格孤僻,每次刘亚萍上门她都冷脸相对,刘亚萍没有气馁,常登门、送关爱、讲政策。

2017年10月,刘亚萍在再娜甫古丽的一次急病中伸出援手。此后,再娜甫古丽变了,不仅自己走出家门积极参与社区活动,今年7月,她还把在家待业的女儿苏比努尔·玉素普推荐到社区,让女儿为社区群众服务。

梨香街道党工委委员、武装部部长许明强介绍,如今,梨香街道群众平安建设的参与率、知晓率及公众安全感、对政法综治工作的满意度显著提高,平安家庭创建率达98.1%。

为把工作做到群众心里,博湖县创新推行了群众工作“十法”——脚步丈量法、群众语言法、寻求共鸣法、亲情融入法、感同身受法、感恩教育法、典型示范法、“精准滴灌”法、寓教于乐法、全员参与法,引导干部做好群众工作,提升服务能力和本领。

“脚步丈量法”要求乡镇干部和村干部每周至少有两天入户走访,跟群众拉家常、谈心事;城乡低保、安居富民、义务教育,干部运用“感恩教育法”,帮群众算“惠民账”,让村民知道恩从何来、惠在何处;村里举办道德讲堂、百姓大舞台,“十星级文明户”戴大红花领奖,草根艺人将身边的好人好事编写成快板词、小品,“典型示范法”“寓教于乐法”传递正能量,效果看得见……

群众工作“十法”推行以来,各级党员干部的工作热情、精神面貌都有了较大的变化,干部们进一步拉近了与群众的距离、凝聚了民心。

群众自治触及基层治理末梢

乡镇(街道)、村(社区)处于基层社会治理体系最前沿,是平安的基石。

巴州紧紧围绕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总目标,积极探索基层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模式,进一步健全以党组织为领导、村(居)民委员会为主导、人民群众为主体的基层社会治理框架,倡导“群众的事情群众自己定,群众的事情群众自己办”理念,充分调动群众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的积极性、创造性,打造人人有责、人人尽责的社会治理格局。

今年1月28日,博湖县才坎诺尔乡的4个行政村同步开展了国旗下的村规民约宣讲活动,通过草根宣讲员国旗下宣讲环境卫生治理、邀请环境整治红黑榜代表谈感言的方式,引导群众共同参与村规民约的修订完善和执行监督。

“自从把环境卫生整治纳入村规民约后,群众参与环境卫生整治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了,各家房前屋后都干净整洁,整个村里的环境面貌越来越好了。”博湖县委组织部、党校、老干局驻才坎诺尔乡哈尔尼敦村“访惠聚”工作队队长、该村第一书记张占群介绍,该村张贴了环境卫生红黑榜,列出该村环境卫生较好和较差的村民姓名,督促全村村民自觉整治环境卫生。

为扎实做好群众工作,巴州又以“家庭会议”为载体,让干部与群众坐在一个炕上,与群众面对面拉家常、谈变化、讲政策。干部根据每一户家庭的特点和存在的问题,确定一个主题,以亲属圈、邻里圈、交往圈为参会对象,组织召开“家庭会议”,既解决了群众生活中的诸多问题,又让干部掌握了群众工作的重点和方法。

今年9月,博湖县查干诺尔乡敦都布呼村八组村民马某的爱人有分家意愿,导致婆媳关系紧张。村干部多次入户做工作,效果不佳。 得知此情况,博湖县查干诺尔乡人大主席、敦都布呼村第一书记王心莹召集马某的亲属、周边邻里、村组干部等20余人,在其家中召开“家庭会议”,敞开门说家事。很快,一起家庭矛盾就地化解。

干部牵头、群众议事,如今,“家庭会议”的内容进一步拓展到调解矛盾纠纷、妇女群体座谈、流动人口教育、互帮互助交流等方面。

有了载体和渠道,越来越多的群众参与到矛盾化解、公益服务、社会帮扶等方面,推动平安建设、基层治理成为“社会大合唱”。

多元调解 基层矛盾不上交

巴州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构建起了矛盾纠纷排查化解“五级联动”工作机制,社会各界在矛盾纠纷化解上凝心聚力。拓宽多元化解渠道,健全完善以人民调解为基础,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联动的工作体系,形成政府部门联调联动、司法部门多元化解、社会公众广泛参与的良好治理氛围。

10月10日,在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中级人民法院返聘的人民调解员、退休法官邱红卫的调解下,该院快速调解结案一起民间借贷纠纷案件。

为落实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自2017年11月起,巴州中级法院积极创新调解工作方式,返聘4名退休法官参与诉前调解,全天坐班,对婚姻家庭、邻里纠纷、民间借贷、土地纠纷等纠纷接案后当天调解,极大拓展了群众解决纠纷渠道。截至目前,4人已化解矛盾纠纷100余起。

今年以来,巴州公安机关积极推动“枫桥式公安派出所”的创建,通过成立“人民调解室”、组建“枫桥经验”志愿服务队等,切实把矛盾化解在基层、把风险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

库尔勒市公安局铁克其派出所将护校安园工作与创建“枫桥式公安派出所”相结合,从群众最关心的孩子的安全保障入手,组建了“枫桥经验”志愿服务队。志愿服务队由学生家长、学校老师、学校保安、社区工作人员和社区志愿者组成,学校上学、放学高峰期在学校门前路段开展护卫学生工作。

安定团结的社会环境、持续转变的干部作风、深入细致的群众工作,为巴州经济社会稳中求进、协调发展提供了良性驱动,人民群众共享稳定“红利”。

“基层社会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础,面广、量大,直接面对群众,巴州立足实际,进行积极探索,形成一系列工作标准、流程、制度,解决‘谁来干、干什么、怎么干、干到什么标准、怎么评价印证’的问题,实现基层社会治理要素‘底数清、情况明、动态准、服务好、管得住、不出事’。”巴州党委政法委副书记张德平说,巴州社会治安形势持续向好,刑事案件、治安案件、可防性案件大幅下降,群众的安全感、幸福感、满意度不断提升。

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巴州不断健全完善城乡基层社会治理体系,使平安建设的根基坚如磐石。站在新起点,巴州正拉高标杆、砥砺前行,努力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巴州。

巴州中院人民调解员邱红卫(左一)在对一起民间借贷纠纷进行诉前调解


8月14日,和静县公安局克尔古提派出所“马背流动调解室”的专职调解员闹尔甫(右二)深入牧区调解纠纷


博湖县推行群众工作“十法”,当地干部来到田间地头,为群众发展生产出谋划策


责任编辑:石丽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