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干其乡的振兴之路
来源:新疆法制报   发布时间: 2019-09-09 20:17:14  作者:刘琰 王晨 董彦良

今年4月,依干其乡依干其村村民在民俗风情街家访点搭建西红柿架子。
今年7月,依干其乡良种尤喀克乔格塔勒村“一家亲”特色菌业合作社内,村民和收购商一起采摘蘑菇。

依干其乡位于多浪河畔,素有阿克苏市“窗口”之称。

除了是“中国红富士苹果之乡”“中国无公害蔬菜之乡”,它还是乡村振兴“试验田”。

发展乡村旅游,建设“美丽乡村”,精准脱贫攻坚,优化基层治理……2018年以来,依干其乡全域谋划、全面推进,打造有特色有亮点的“新农村”。

村民吃上“旅游饭”

8月7日中午,骄阳似火,依干其乡民俗风情街艾合买提·达尼家访点人气爆棚。

散台坐满了,包厢订出4个,晚上还有5桌客人……艾合买提一边接预订电话,一边在收银机上点单、算账,指尖在键盘上飞快地跳跃。

55岁的艾合买提是依干其村人,开了20多年小饭馆。2018年4月,阿克苏市首批民俗风情旅游项目之一——占地30亩、投资200万元的依干其乡民俗风情街动工筹建。艾合买提与家人一合计,把10.5亩庭院改造成了民俗家访点:葡萄架下搭炕床,苹果园里设包厢,菜园、桃园供游人采摘,自产的土鸡、牛羊肉端上餐桌。

同年7月,民俗风情街开门迎客。艾合买提与其他15家农户成为村里第一批“吃螃蟹”的人。

他很快尝到了甜头。周末,阿克苏市及邻县居民下乡吃“土味”、摘蔬果;旅游旺季,内地游客纷至沓来,走进维吾尔族传统民居,品尝美食、欣赏歌舞、感受民俗,其中还有来自浙江的旅游援疆团队。他的腰包也越来越鼓:每月营业额逾10万元,纯利达4万元。

不但要“开门红”,更要一直“红”。2018年10月,阿克苏市文化体育广播电视和旅游局及依干其乡政府组织民俗家访点经营户,到浙江杭州千岛湖考察民宿旅游。艾合买提开了眼界,回来就扩大规模:包厢从4个增加到12个,又加了5张炕床。目前,他的家访点能同时接待300多名游客,并雇了16个帮工,本村3名贫困群众在这里当服务员。

家访点火了,周围商户也跟着沾光。酸奶、凉皮等小吃店生意兴隆,馕、馓子成了抢手货。吐尼萨古丽服装农民专业合作社每天能卖出丝巾、靠枕、花帽20多件。这些“新疆礼物”出自23名当地妇女之手,她们走出家门,到合作社上班,每人每月工资2000多元。

接下来,阿克苏市和依干其乡计划实施乡村旅游“后备箱”工程,提升拉长产业链:引入专业旅游公司,对民俗家访点进行统一规范管理;开发美食街、工艺品街、干果园,吸纳近80名村民创业就业,打造乡村民俗旅游的“金字招牌”。

绿水村变美了

以民俗风情街为试点,依干其乡趁热打铁发展“全域旅游”,人居环境整治作为基础工程被提上日程。

这次,绿水村走在了前头。该村2018年3月被纳入阿克苏地区“十乡百村”人居环境示范村,率先推行“户集、村收、乡转运”生活垃圾转运处置机制。村委会“抓两头”:与阿克苏市金叶子垃圾收运公司签订合同,农户按月交纳垃圾收运费;与农户签订“门前三包”责任书,把责任明确细化到每一棵树、每一座院落。

全村总动员,投入“院内院外三件事”:院内——厕所革命,三区分离(生活区、种植区、养殖区),房舍卫生;院外——垃圾清运,污水处理,村容村貌改善。

村委会成立卫生监督小组,每个村民小组成立卫生自管小组,对道路、庭院、室内卫生实行日检查、周总结、月评比、季奖惩,建立人居环境管护长效机制。

效果看得到,绿水村变美了:房屋整齐划一,道路干净平坦,家家户户门前摆放着垃圾箱;庭院里果树葱茏、花开绚烂,蔬菜拱棚、羊圈牛舍分区而设;安居富民房宽敞明亮,讲究的人家还铺了地砖、贴了墙纸。

美丽乡村美在外表,更美在内涵。村民的思想观念、生活方式、卫生习惯也在悄然改变:牙膏、牙刷、毛巾成了村里超市的热销品,木板床取代了土炕,有孩子的家庭都添置了写字台,人人收拾得干净利索,精气神十足。

村在景中建,人在画中游。绿水村正在谱写属于自己的“田园牧歌”。

抓住脱贫“牛鼻子”

加入合作社后,13户建档立卡贫困户靠养鸽子摘掉“贫困帽”,厉害了!

依干其乡良种尤喀克乔格塔勒村有养鸽的传统,阿克苏地区政协工委机关驻该村“访惠聚”工作队因势利导,于2018年牵头成立阿克苏市良种康鑫畜牧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80余户鸽农入社,2020年有望形成2万对鸽子的养殖规模,实现产值80万元。届时,该村将成为肉鸽、商品鸽、观赏鸽的重要交易基地。

驻村工作队和村两委坚持“造血式”扶贫,与塔里木大学动物科技学院、阿克苏职业技术学院、阿克苏天康畜牧有限责任公司签订技术指导和实训基地协议,一年来相继培育成立鸽业、鸡业、菌业、蔬菜、草莓5家农民专业合作社,180多户村民加入。合作社实行绿色生态种植养殖、集约化管理。目前,全村50%以上的农产品通过合作社生产、加工和销售,入社农户年均增收逾1000元。“合作社+农户+市场”产业发展模式已经形成,新型职业农民正在成长。

一些“短平快”项目也在村民的庭院中“落地”。贫困户牙生·艾力家的羊圈里,15只“扶贫羊”膘肥体壮;贫困户魏泽亮在驻村工作队的帮助下养殖油鸡,还有种葡萄的、种果树的……

好政策、好环境还吸引了离乡打工的村民“回流”。艾力·阿不都热合曼在外地建筑工地干了几年后,回到村里养起了骆驼,村委会帮他争取到专项贷款。目前他的养殖场已发展到34峰骆驼,每天光卖驼奶就能赚近千元。

发展和激活乡村经济,是乡村振兴的根本原动力。而抓住了增收问题,也就抓住了脱贫攻坚的“牛鼻子”。据驻村工作队队长、第一书记任啸虎介绍,2018年,全村人均收入1.67万元,今年7月底,这个数字更新为1.72万元。

脑袋也要“富”起来

“纸里包不住火,希望你们都说真话,这是民法总则中的诚实信用原则。”7月31日下午,依干其乡民乐村人民调解室内,法律顾问艾合麦提·居麦正在调解一起借贷纠纷。

当事双方是亲兄弟。阿某称之前给哥哥借了8万元钱,最近他去要债,哥哥却不认账,还把借条撕得粉碎。阿某的哥哥辩解说,他撕借条是因为已经把钱还了。

二人各执一词,眼看就要吵起来,艾合麦提劝他们冷静,表示在走访查明事实后再调解。兄弟俩点头同意。

艾合麦提是新疆胜天律师事务所律师,自2016年起担任民乐村法律顾问。他告诉记者,过去土地纠纷、婚姻家庭纠纷多发,现在则以劳动争议、合同纠纷为主。一个明显的变化是:村民遇事不吵不闹先找律师,一步步从“学会守法”到“习惯用法”。

这令艾合麦提十分欣慰,“我的努力是值得的”。3年来,他每月都要给村民上法治课,讲维护国家安全、讲“去极端化”,还不时提个醒:外出打工先签合同,开车不要超载,等等。

依干其乡22个行政村(社区),村村都有法律顾问,今年1至7月,共化解矛盾纠纷89起。

自治、法治、德治,一个都不能少。

群众的事群众说了算。在人居环境整治中,全乡各村召开村民大会,将“不乱堆乱放、不乱丢垃圾、不乱排污水,维护村容整洁”写入村规民约。村民是村规民约的制定者和执行者,而当“垃圾围村”得以破解、乡村“颜值”整体提升、人居环境日益改善时,他们又成为真正的受益者。如此良性循环,村规民约逐渐成为大家的行为准则。

口袋鼓了,脑袋也要“富”起来。良种尤喀克乔格塔勒村将村民阿瓦汗·阿布都热依木家打造为“一家亲”教育基地。阿瓦汗和邻居王学忠11年前一起栽下的桑树、共同管护的菜园、两家人拍的“全家福”,都成了民族团结“活教材”。各村广泛开展“国旗下的宣讲”“百姓讲堂”“周末大舞台”等活动,解读政策法规,培训实用技能,活跃乡村文化;评选“最美家庭”“最好婆媳”,用身边的榜样带动村民奋发向上,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

充盈着生命力的基层治理,时时处处以人为本。

“创新是发展的‘源头活水’,尝试与探索越多,就越能给乡村振兴的‘池子’有效蓄水。我们要创新乡村治理体系,走乡村善治之路,实现绿色发展、特色发展、长远发展。”阿克苏市副市长、依干其乡党委书记常国宏表示。

一幅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乡村新图景正在依干其乡徐徐展开。

责任编辑:李晓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