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齐尼·巴依卡:守边护边的“帕米尔雄鹰”
来源:新疆日报   发布时间: 2019-07-31 16:23:57  作者:

拉齐尼·巴依卡是喀什地区红其拉甫边防连义务巡逻向导。70年来,拉齐尼·巴依卡一家祖孙三代的足迹踏遍了帕米尔高原边防线的每一道山沟、每一条河流,守护着每一块界碑,他们默默无闻、甘于奉献,坚持为祖国的边防安全进行义务巡逻。用他们自己的话说:“边防部队的官兵日夜巡逻边境线,使祖国的边关得以安宁,牧民得以安居乐业,我为边防官兵们带路,只是做了一个边民应该做的事情。”

2004年1月,拉齐尼开始义务为红其拉甫边防连官兵当巡逻向导,被边防官兵和当地牧民称为在云端上守边护边的“帕米尔雄鹰”。

接过戍边的接力棒

位于帕米尔高原的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是个边境县,该县的红其拉甫氧气含量不足平原的一半,风力常年在七级以上,最低气温达零下40多摄氏度。

1949年12月,红其拉甫边防连正式成立,拉齐尼的祖父凯迪拜克成为边防官兵的义务向导。1972年8月,凯迪拜克年龄大了走不动了,就把义务向导的“接力棒”交给了20岁的儿子巴亚克。在此后的30多年里,巴亚克常年与边防官兵巡逻在帕米尔高原至喀喇昆仑山脉、中巴边境的冰峰雪岭之中。2004年,巴亚克也因体弱无法再从事向导工作,拉齐尼从父亲巴亚克手中,接过了戍边的“接力棒”。

边防战士的好向导

巡逻路上,拉齐尼凭着自己的经验多次帮边防官兵化险为夷。拉齐尼第一次单独带着巡逻分队参加吾甫浪沟巡逻,在巡逻第一天,队伍遭到暴风雪袭击,夜里大家只好在一个山谷停下歇息。看到官兵们冷得直打哆嗦,拉齐尼就让大家用父亲巴亚克教的办法,用牦牛身体来取暖。他把15头牦牛聚集在一起,形成了一堵厚厚的“墙壁”,官兵们紧靠着牦牛身体,既能避风雪,又能取暖,就这样官兵们顺利地度过了一夜。

巡逻第二天,由于山体滑坡,上一年拉齐尼的父亲做的标记已经没有了,队伍只好暂时停下。“这里都是陡坡,我们怎么过呀?”上等兵普合毛有些担心。“再难再艰险我都会带你们过去的,放心吧!”拉齐尼说。山上不停地有碎石块滑落,拉齐尼不顾危险爬上悬崖峭壁探路。突然,一块碎石片砸在了拉齐尼的额头上,顿时鲜血直流。官兵们几次劝他返回,拉齐尼都说:“这是任务,我一定要完成。”他强忍剧痛跋涉两个小时,终于找到一条比较安全的山路,让官兵们顺利通过。

甘于奉献的护边员

边防连官兵换了一茬又一茬,拉齐尼一家祖孙三代护边员却始终坚守在帕米尔高原,坚守红其拉甫。2003年,拉齐尼从部队复员后回家放牧,2004年入党,如今他和妻子、8岁的女儿以及6岁的儿子住在山上牧区。从2004年至今,拉齐尼给边防官兵当向导已经有15个年头了。

从为边防官兵做向导以来,连队每次组织巡逻拉齐尼都会提前到达,与连队官兵一同完成巡逻任务。多年巡逻下来,拉齐尼家的10头牦牛先后累死在巡逻路上,9头牦牛摔伤失去了劳动能力,但他家不要一点补偿。拉齐尼说:“现在家里跟着部队巡逻的牦牛只剩1头,我正在训练家里的4头小公牦牛,3年后,家里就有5头牦牛能参加巡边了。”无论刮风下雪,不管天气有多寒冷,拉齐尼都要把自己家的牦牛牵出来训练,为官兵使用做准备。他还经常向父亲请教巡逻路上会遇到什么困难,应该怎样避免。

正是这种“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的军民鱼水深情,为祖国的西部边陲筑起了坚不可摧的钢铁屏障!

责任编辑:王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