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尔曼别克·哈巴西:我为祖国守边疆
来源:新疆法制报   发布时间: 2019-07-08 18:09:45  作者: 张蕾 高翔 王晓乐

在地处中哈边境的新疆阿勒泰地区哈巴河县萨尔布拉克镇科克托海村,有这样一群特殊守边人,他们数十年如一日默默坚守,守护着祖国的每一寸领土。

6月14日,记者从哈巴河县城驱车180公里来到科克托海村,听守边人讲述他们的故事。

6月14日,胡尔曼别克与父母合影

接过巡边的“接力棒”

刚到科克托海村村头,记者就遇到了正在巡边的护边员胡尔曼别克·哈巴西。

去年10月,28岁的胡尔曼别克通过招聘,成为哈巴河县边境管理大队萨尔布拉克边境派出所的一名护边员。

胡尔曼别克的主要任务是查看有无牲畜越境、边境线上的防护设施有无损坏、界碑字迹是否褪色。巡边后及时准确地将情况记录在笔记本上,留下第一手资料。

据萨尔布拉克边境派出所副所长吾拉别克·马吉提别克介绍,胡尔曼别克的母亲因病卧床多年,可胡尔曼别克没有因此向单位寻求过帮助,没有请过一天假。

2月9日,阿勒泰地委书记张岩在哈巴河县边境一线调研,得知胡尔曼别克家的情况后,他立即嘱咐随行的工作人员要关注护边员家庭的特殊困难,及时帮助他们解决所需所求。

随后,哈巴河县人民医院迅速联系胡尔曼别克,并将其母亲接到医院做相关检查,同时帮助联系自治区人民医院做进一步治疗。

如今,胡尔曼别克的母亲病情逐渐好转。

胡尔曼别克说:“我们的村子挨着边境线,小时候,长辈们就告诉我们‘不能过去,别人也绝对不能过来’。我们从小在这里长大,村里的每一个人都知道,守卫祖国的边境线,就是守护我们自己的家园。我要接好巡边的‘接力棒’,守护好祖国的边疆。”

一家人守边

几十年来,一代又一代的科克托海村护边员们把巡边当做自己的终身事业。

57岁的阿哈江·莫木汗是胡尔曼别克家的邻居。在他的带领下,其两个儿子及儿媳妇都申请成为护边员。

阿哈江是2008年加入护边员队伍的,之前,他以放牧为生。现在,他和孩子们每月分别可以领到2000元工资,一家人生活得安逸幸福。

2013年,阿哈江一家搬进新家——一套白色的砖混房,这是哈巴河县专门给护边员盖的“护边房”。

阿哈江说:“现在党的政策好了,孩子有学上,家人生病有医保,柏油路也通到了县城,日子越过越好。”

阿哈江很注重家风的传承,他经常召开家庭会议,给儿子和儿媳妇介绍护边巡逻注意事项,给孙子、孙女讲解保卫家园的重要性,还教育引导他们要好好学习,锻炼身体,长大后参军入伍,当一名边防军人。

10本巡边日记

在接受采访时,胡尔曼别克和阿哈江都向记者提到了一个人——杜给·特热汗。

杜给今年50岁,1998年成为护边员。从2008年2月至今,他累计写了10本巡边日记。

杜给个头不高,黑红的脸颊上两道粉色的疤痕极其醒目。2010年冬季的一天,阿勒泰地区遭遇雪灾,杜给早晨8时出门巡逻,直到22时才回来,进门时脸颊上已留下两道深深的冻伤疤痕。

说起当护边员的初衷,杜给告诉记者:“我叔叔是一名护边员,我从小就跟着他巡边,我觉得做一名护边员非常光荣。”

每天8时许,杜给收拾好家里家外的活后,就赶紧出门和其他队员会合,开始一天的巡边。他随身携带着一个包,里面装着馕、望远镜、红油漆、笔记本等,一出门就是一天。

2008年冬季的一次巡边经历让杜给印象深刻。当时下了一夜的大雪,积雪厚达1.5米,他在巡边时发现低洼处的边境线已经看不见了,界碑也被雪盖住。他赶紧打电话通知村里的护边员一起清雪,大家一口气干了四五个小时。

杜给说:“幸亏及时清理了积雪,不然村里的牲畜有可能会越过边境。”

21年如一日,杜给和科克托海村的护边员们守护着村里的这条边境线,他们把边境线上每一块界碑、每一棵树木都记在心头,用实际行动书写着对祖国的忠诚。

责任编辑:王诗文